道德讲堂主持稿(精华)

道德讲堂主持稿(精华)

ID:8778798

大小:20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7

道德讲堂主持稿(精华)_第1页
道德讲堂主持稿(精华)_第2页
道德讲堂主持稿(精华)_第3页
道德讲堂主持稿(精华)_第4页
道德讲堂主持稿(精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讲堂主持稿(精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道德讲堂主持稿道德讲堂,讲述身边的道德故事。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道德讲堂”,本期道德讲堂由我为大家主持。道德讲堂是弘扬道德的场所,那么,道德是什么?辞海中对于道德的定义是这样的,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那么通俗地说,道德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与人而言,道德的力量,用一个词儿来形容特别贴切,那就是“正能量”。其实,道德并非都是大是大非,它也体现在很多细节中,在拥挤的公车上,我们让一让座位;在红灯面前,我们停一停脚步;在道路两旁,我们弯腰捡起一张废纸;在家里,我们替父母分担一些烦恼。这些都是道德的表现。可以说,

2、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就是道德,因为财富随时都可能更换主人,唯有道德根植于人的内心,无法改变。在道德讲堂,我们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让心灵在道德讲堂净化,让好心在道德讲堂滋长。今天的道德讲堂有五个环节,分别是“听唱一首歌曲、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谈一番感悟、送一份吉祥”。事实上,我们刚刚已经完成了“听唱一首歌”这个环节,在我们走入会场时,大家都听到了“公民道德歌”这首歌曲,让我们用心去感悟“凡人善举”正能量。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沉淀,不断凝结、升华,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新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下

3、,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人生智慧、价值观念、道德理想、人生追求、情操境界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读一篇经典:我们在荀子的劝学中摘录了三段语录,将由我来为大家一一诵读:第一段: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荀子这段话想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我们的德行相应。第二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在劝学的这一段讲了学习的方法,那就是坚持,学贵以恒。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集水流成为深渊

4、,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不能去到千里远的地方,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汇成江河大海的办法。第三段: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荀子的这段话主要是讲学习的目的,即成为一个德行完美的人。当我们的学习达到全而精,能融会贯通时,我们就能在权力私欲面前不会有邪念,面对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会改变。这就叫做有

5、德行、有操守。有了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听一个故事。故事主题是“没有血缘的爱---山西临汾市道德模范、大宁县马建红”。人世间最美的父母情是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然而,在大宁县太德乡茹古村有一对精心抚养患病弃婴的好心人——马建红夫妇,他们五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任劳任怨,四处奔波为孩子治病的事迹感动了周围人们,被称为“最美父母”。2008年9月9日傍晚,回家的路上,马建红发现路边放着一个破被褥,

6、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婴儿,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只看着他,好像在跟他说话似的,“不用想,一定是被人遗弃了。”他心疼地掉下了眼泪,便心急火燎地抱着孩子往回赶。把孩子抱回来为他洗过澡后,马建红发现孩子的腰部有个肿块,随着呼吸一起一伏,邻居们知道后都劝他“这孩子是个病胎子,还不如送到民政部门算了。”可是,马建红看着孩子红润的面庞,思来想去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他立即骑上摩托车在县城买了几件新衣服和奶粉,一勺一勺喂孩子吃,还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马党伟。过了几天,马建红夫妇把孩子带到县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先天性硬脊膜膨出”,即便手术,也会终身坐轮椅,大小便失禁,是一辈子的累赘。善良的夫妻俩毫不

7、犹豫地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倾家荡产,也要给孩子看病。”有一次小党伟的病突然发作,高烧不退,马建红夫妇连夜抱到县城医院输液,整整住院十天,妻子累得瘦了五斤,马建红也熬红了眼睛。马建红和妻子都是普通的农民,多年来主要靠种地打工维持生计,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这个患病弃婴的到来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给小党伟治病,他们花光了父母的养老钱和弟弟家的全部积蓄后,又四处筹钱,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先后去大医院找专家治疗。然而,他们对自己却极为吝惜,平时省吃俭用,外出带孩子看病,吃的是饼子和自带的干粮,喝的是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