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ID:8779626

大小:33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07

2016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6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6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6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6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www.ks5u.com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1.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其台词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2.对公元前594年表述正确的是A.公元前四世纪初期B.公元前五世纪末期C.公元前六世纪初期D.公元前六世

2、纪末期3.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专制皇权披上神权外衣       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靠军功选拔人才4.“城市”是由“城”与“市”-11-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3、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5.某生根据《中、英两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图表信息得出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国手工业生产曾经世界领先B.19世纪后期中国制造业发展困难C.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英国制成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6.“这是一种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和中国本土的乌托邦思想都是相一致的。”能体现上述特点的历史文献是A.《天朝田亩制度》B.《海国图志》    C.《孔子改制考》D.《国民党一大宣言》7.

4、观察下列两图,表述有误的是-11-A.都发生在中国革命关键时期B.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都引导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D.图二比图一更具史料价值8.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图一党员数量消涨)(图二党员成分构成变化)A.1921年和1922年B.1937年和1938年C.1927年和1928年D.1949年和-11-1950年9.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

5、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A.“两颗门牙”指的是牙买加和雅加达B.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繁荣发达C.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10.“文艺复兴”一词源自意大利语Rinascimento,原意为“再生”。对“文艺复兴”理解正确的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全方位复兴人文主义就是否定宗教信仰创建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继承发展了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A.B.C.D.11.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

6、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A.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国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11-12.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计算机B.蒸汽机C.牛顿经典力学D.达尔文进化论二、非选择题(本题题共2小题,第13题32分,第14题20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材料一统一是

7、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材料二1916年6月4日,天津《社会教育星期报》刊载了曲实业家宋则久撰写的《维持国货歌》:-11-

8、人人尽用外国货,工人全赋闲。大利尽归外国去,钱由何处赚。人人尽用本国货,工场多,闲人少,事多容易找。弟男子侄无闲人,求财借当用不着。盗贼无,乞丐少,平平安安过日子,大家想想好不好。既是中国人,应用中国货,莫谓不干己,人人应尽责。君不见,街上走的外国人,通身那有中国货,寄居本国尚如此,何况在本国。国货好,用国货,经济大发展。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伴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救亡歌曲通过银幕、舞台、广播等途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民众歌咏会”等歌咏团体也如雨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