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考试小抄)

市政学(考试小抄)

ID:8791840

大小:2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7

市政学(考试小抄)_第1页
市政学(考试小抄)_第2页
市政学(考试小抄)_第3页
市政学(考试小抄)_第4页
市政学(考试小抄)_第5页
资源描述:

《市政学(考试小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1. 研究当代中国的市政,应考虑的重要因素:(1)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从政治体制上说,中国不搞“三权分立”,而实行权力统一原则(3)当代中国正在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当代中国的“市”,比较复杂,具有很大的差别和特殊性(5)当代中国的“市”,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政府2. 市政的特征:(1)政治性(2)历史性(3)整体性(4)综合性(5)动态性3.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3)市政管理规律4. 市政学的研究范围:(1)专门分析城市(2)重点分析市政主体及

2、其运行(3)对市政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管理5. 市政学的研究方法:(1)系统的研究方法(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6. 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2)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的迫切需要(3)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

3、市政管理人才(2004年4月考题)第二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1. 城市的特点:(1)人口与物质的高聚集性(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3)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4)文化构成的异属性2. 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经济基础:(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历史条件:(1)战争性质的变化(2)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3)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3. 城市发展的阶段:(1)古代城市阶段(2)中世纪城市阶段(3)近代城市阶段(4)现代城市阶段4. 现代城市发展的特征:(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4、(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网的基本结点(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5. 城市化的特点:(1)增长迅速而持续(2)城市化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2005年4月考题)6. 城市化的动力:(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7. 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

5、提供资金积累(2)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3)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4)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5)农业发展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8. 工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9. 市场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3)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

6、域的展开得以实现10.城市化的类型:(1)按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来考察,分为积极型的城市化和消极型的城市化(2)按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发向来考察,分为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11.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分期:(1)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阶级(1949-1957年)(2)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58-1960年)(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年)(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年)(5)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12.中国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

7、府为主导(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5)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005年4月考题)13.中国的政府主导型城市的内容:(1)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控制,形成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行政中心三位一体的城市体系(2)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受政府控制(3)城市化初始阶段的资金积累以政府政策为保障(4)城市化速度受政府调控14.中国城市化的方针:(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2

8、)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2003年4月考题)15.大城市的优势:(1)大城市能够节约成本,带来较高的经济效应(2)大城市的发展能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大城市发展可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4)少数特大城市向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全球竞争中获得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