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何绍基诗歌美学创变 曹旭

论何绍基诗歌美学创变 曹旭

ID:879603

大小:30.0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9-22

论何绍基诗歌美学创变    曹旭_第1页
论何绍基诗歌美学创变    曹旭_第2页
论何绍基诗歌美学创变    曹旭_第3页
论何绍基诗歌美学创变    曹旭_第4页
论何绍基诗歌美学创变    曹旭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何绍基诗歌美学创变 曹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据库】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其他类2008年四季度【文献号】154【摘要】【原文出处】文学评论【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85【原刊页号】40~45【分类号】J2【分类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0812【标题】论何绍基诗歌美学创变【英文标题】TheEstablishmentandChangeofHeShaoji’sPoetics【作者】曹旭【作者简介】曹旭,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内容提要】中国诗学在嘉道前后,出现了一波颇具声势的“宋诗运动”,一直延续到同治、光绪年间,诗歌创作出现了一段辉煌

2、的小高潮。处于嘉道期间的何绍基,就是这波宋诗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他所处的时代,是大清帝国的城墙刚被英国的大炮轰开缺口、旧事物受到震撼和动摇,新事物声、光、化、电刚露端倪的时代。在诗学的寂寞里,何绍基沿着《诗经》、汉魏古诗、唐代杜甫、韩愈、孟郊、宋代苏轼、黄庭坚的道路,以“诗人之诗”和“学人之诗”相结合的方法,用比宋人更极端、更大胆的字法、句法、语法和章法,更贴切、新鲜、生动的比喻,“陌生”明代以来已经变得过于熟悉和陈旧的诗歌。  一个有多方面艺术才华的诗人,像唐代的王维、宋代的苏轼,他们的诗歌总会出现新的审美品格,何绍基同样把诗

3、歌、书法、绘画、金石审美集合在一起,融合读书、性情、江山之助和考据,拓展了诗学的疆域,确立了近代“宋诗派”的美学原则,成为“宋诗派”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的开拓者。何绍基为解析近代诗、理解“宋诗派”的内涵、方法和意义,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范例。【摘要题】近代文学【正文】  纵览中国诗学,从《诗经》、楚辞开始,唐、宋而下,至元、明、清,好比登楼。一层有一层的景色,一层有一层的气象,一层有一层的意境,一层有一层的美学。你可以说,你喜欢哪一层的景色,但你不能说,所有的风景只到这一层为止,后面的都不必登。  何绍基所处的近代,是东方文明与西方

4、文明接触、碰撞,西方列强用武力叩开中国的大门,并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由长期的封建睡眠状态,突变成“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的近代(孙中山语)。  近代之时,各种矛盾交错,社会生活目不暇接的新气象,使传统诗歌内涵发生重大变化。虽然火车、轮船、电报、照相,声、光、化、电纷纷涌入诗歌,还要等五十年后才普及,要等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走向世界的诗人”①来完成,但是,近代即将开端,风雨已经满楼,在意识形态领域,特别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方面,要求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的浪潮已经来临。这些都是何绍基诗歌美

5、学创变的背景和基点。  一  何绍基父亲何凌汉是嘉庆十年(1805)的探花(殿试一甲第三名),官至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其许、郑之学,宋儒之理,道德文章,均为朝廷楷模。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何绍基博闻强记,少有才名,于学细大不捐,喜欢交游。和他交往唱酬的人,后来都是近代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②。何绍基与比他大十四岁的林则徐论书,与大七岁的龚自珍唱和,与大五岁的魏源讨论时事与诗歌;与比他小十一岁的曾国藩切磋学问,还和左宗棠书信往来。尤其是魏源,后来成为至交,何绍基曾手钞魏源的《古微堂四书》③;曾国藩很早就说,何绍基的书法必将流传千古。

6、  三十七岁时,取得乡试第一名的何绍基,因为主考官潘世恩、副考官王鼎、吴杰、王植以及阮文达相国的赏识,被内定为第一名状元,准备进呈道光皇帝审批。因阅卷大臣卓秉恬作难,说何绍基的卷子上,有属于政治性错误的“疵语”,在应该留空的地方写了犯忌的字,故被抽出前十,落到“二甲第八名”。  此后,何绍基在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协修、武英殿总纂等位子上干了很长时间,又去福建、贵州、广东乡试任副考官。咸丰皇帝上台执政,希望革故鼎新,开创局面。要求中外大臣荐举人才,以备破格录用。七月,由于侍郎张芾的荐举,咸丰皇帝在圆明园召见何绍基。八月初六,朝廷正

7、式宣布他简放学政后,咸丰皇帝又在乾清宫召见何绍基。“询问家世外,于诸经注疏,正史纲鉴、宋五子书及说文、篆、分之学,并原籍道州被贼、湖湘防堵情形。由京至蜀沿途关河道路,温语咨诹,靡不曲至。跪聆占对,晷移六刻始出”④。  委以重任的何绍基九月出都,在成都主持考试,对历年考试中的积弊,作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四川的考场和考试纪律得到了整肃。在文事和整顿考场之余,何绍基还理民词讼,得罪了许多地方官吏。这些地方官吏和地方势力联合起来,暗中告状,所以,何绍基自以为很精彩的“缕陈时务十二事”上书咸丰皇帝后,得到的,竟然是“肆意妄言”⑤的朱批,并

8、且“由部议以私罪降调”。越干越起劲的他,突然从顶峰上跌落下来,像突然被暴雨淋湿的落汤鸡,分不清是什么滋味。  “肆意妄言”是怎么回事?没有人弄得清楚,何绍基更不清楚,真想弄清楚,除了问咸丰皇帝本人。“妄言”,其实是另一种“疵语”。前后两次“疵语”、“妄言”,都像命中注定,成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