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元变频器开关电源

东元变频器开关电源

ID:8806088

大小:112.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4-08

东元变频器开关电源_第1页
东元变频器开关电源_第2页
东元变频器开关电源_第3页
东元变频器开关电源_第4页
东元变频器开关电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元变频器开关电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两例变频器开关电源电路实例——兼论电容C23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先看以下电路实例:图1东元7200PA37kW变频器开关电源电路图2海利普HLPP001543B型15kW变频器开关电源电路16图1、图2电路结构和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下面以图1电路例简述其工作原理。开关电源的供电取自直流回路的530V直流电压,由端子CN19引入到电源/驱动板。电路原理简述:由R26~R33电源启动电路提供Q2上电时的起始基极偏压,由Q2的基极电流Ib的产生,导致了流经TC2主绕组Ic的产生,继而正反馈电压绕组也产生感应电压,经R32、D8加

2、到Q2基极;强烈的正反馈过程,使Q2很快由放大区进入饱合区;正反馈电压绕组的感应电压由此降低,Q2由饱合区退出进入放大区,Ic开始减小;正反馈绕组的感应电压反向,由于强烈的正反馈作用,Q2又由放大状态进入截止区。以上电路为振荡电路。D2、R3将Q2截止期间正反馈电压绕组产生的负压,送入Q1基极,迫使其截止,停止对Q2的Ib的分流,R26-R33支路再次从电源提供Q1的起振电流,使电路进入下一个振荡循环过程。5V输出电压作为负反馈信号(输出电压采样信号)经稳压电路,来控制Q2的导通程度,实施稳压控制。稳压电路由U1基准电压

3、源、PC1光电耦合器、Q1分流管等组成。5V输出电压的高低变化,转化为PC1输入侧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变化,进而使PC1输出测光电三极管的导通内阻变化,经D1、R6、PC1调整了Q2的偏置电流。以此调整输出电压使之稳定。这是我的第二本有关变频器维修的书中,对图1电路原理的简述,由于疏漏了对电容C23作用的讲解,给读者带来了一些疑问:1)N2绕组负电压是如何加到Q2基极的?2)电路中C23的作用是什么?3)C23的充、放电回路是怎样走的?这3问题涉及到电路原理的关键部分,无它,开关电管Q2即无法完成由饱和导通→进入放大区→快速

4、截止→重新导通的工作状态转换,三个问题其实又只是一个问题,即图1的C23(或图2中的C38)究竟对电路的工作状态转换起到怎样的重要作用?先不要忙,将这个问题暂且按下不表,先说几句题外话。在由3844(42/43/34)PWM脉冲芯片为核心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大行其道的今天,像图1、图2这样由两只双极型晶体管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对比于集成器件,或称之为分立元件构成的开关电源),仍占有一席之地,在数个变频器厂家的产品中,得到应用。难道是厂家技术人员有怀旧情结吗?还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其实都不是!采用分立元件做开关电源,设计人

5、员肯定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考虑。而我的维修经验而论,我比较倾向和首肯于由分立元件构成的开关电源,理由是其工作可靠性高,故障率低,使用和维修都比较让人放心。电路的质量,并不取决于采用集成器件或分立元件,也不取决于电路采用元器件的数量多少,这些都是形式而非本质。相对于分立元件组成的电路,集电器件是否就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工作上的可靠性?则真的是一个问号,不可一概而论。比较二者电路的设计难度,分立元件的电路,恐怕难度要更高一些。与分立元件的电源相比,用3844做成的电源电路,更像一个“傻瓜型”电路,有固定的电路模式,与成型外围作成

6、一个电路单元,可以应急取代任意开关电源电路,达到修复目的(有的技术人员已经这样做了)。电路的元件数量愈少,电路结构越是精简,电路的故障率就越低,这是一个被实践验证的法则。实际维修中,采用图1电路形式的开关电源,故障率和可靠性,要优于用集成器件做成的开关电源。个别电源,停电时还好好儿的,一上电,开关管就炸掉了,说明即使“傻瓜型”电路,在设计上也不可掉以轻心,关键环节电路参数的严重偏离,也会导致电路设计的失败!16电路的优劣,还是不在于电路的形式,不在于采分立元件还是采用集成器件,用3844芯片设计的大量经典电路,在变频器开

7、关电源中也同样大展身手。此处不再讨论两种电路的优劣,结合电路的振荡工作过程,说明一下电容C23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1)变频器上电瞬间,由启动电阻R20~R30、R33提供开关管Q2的基极正偏电流,Q2由截止状态进入放大区,产生IC2→开关变压器TC2的主绕组N1流入电流而储能→反馈绕组N2产生上+下-的感应电压信号,经二极管D8输入开关管Q2的基极,使Ib2↑→IC2↑,直至IC2达到饱和。引发振荡状态的第一个转折。二极管D8正偏导通时,相当于将电容C23短接(二者成并联接法),C23在此时不起作用。2)Q2饱和期间(I

8、C2不再变化),N2感生正电压降低→Ib2↓→IC2↓→令Q2退出饱和区进入放大区。IC2↓→N2反馈绕组感应电压反向,从图1上看,感应电压的极性变为上负下正,二极管D8反偏截止。假设没有C23,电路的振荡过程将被阻断,C23的作用在此时凸显,使振荡过程能够得以继续。D8反偏,相当于开路,解除了对C23的短接,N2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