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评课稿(黄晓影)

《杨氏之子》评课稿(黄晓影)

ID:8808630

大小:2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8

《杨氏之子》评课稿(黄晓影)_第1页
《杨氏之子》评课稿(黄晓影)_第2页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评课稿(黄晓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杨氏之子》评课稿黄晓影听了陈卫枝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受益非浅。我认为本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注重朗读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以“教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为本,努力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并且培养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因为学生初学文言文,读课文停顿不准确。于是老师采取范读、指名读、学生练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使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虽然比较费时,但我明显地感受到学生读得一次比一次好,理解也就加深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入情入境地品味。二、注重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重点

2、。学生有学习古诗的基础,他们知道怎样翻译古诗,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又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孩子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三、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层深入紧扣主题   老师在揭示课题的时候就出示了罗斯福的故事,让孩子感知语言的艺术。在拓展环节,设计了孩子收集体现语言艺术的生活中的语言,离孩子的生活很近。有了这开课的铺垫,课后的拓展,孩子对于语言的艺术就领悟

3、得比较深切了。当学生理解了文意,深入体会本文语言精妙时,老师又抛出了本文的中心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有学生马上轻松地作了解答:杨氏之子也顺着孔君平的思路,巧妙地用姓氏作答。当然,还有一个巧妙的地方,学生一下子子归纳不出来,于是老师把“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了对比,学生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不仅聪慧,说话语言婉转,而且很有礼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