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档

《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档

ID:8813846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8

《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档_第1页
《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档_第2页
《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档_第3页
资源描述:

《《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文本解读】背景: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简析: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之作。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断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战事频繁;“秋边一雁声”从视觉、听觉的角度

2、写边塞凄凉景象,为“月夜”渲染一种压抑气氛。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露从今夜白”交代时令,即“白露节”,表明天气渐凉,地面水气凝结,使人顿生凄凉之感。“月是故乡明”融入诗人主观想象,点明主旨,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本来一样洁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苍白;本来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乡最为明亮,这完全是诗人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的主观想象,是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情感的自然流露。颈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诗人由望月怀乡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尾联流露不满,深化主题。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

3、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综观全诗,诗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涌,对亲人深情字中结,字里行间暗含对现实的不满,对百姓的同情,将常见的怀乡思亲题材写得凄楚哀感,沉郁顿挫,充分显示了他的诗歌风格。【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2、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望月思弟的情感。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咏月诗词大比拼(出示一轮明月图片)师:各位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良辰美景,让我们对月怀远,望月诉情。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由的吟诵

4、……二、读好诗题,拉开诵读方法指导序幕师:各位同学,听了你们精彩的吟诵,我仿佛随你们一起到唐宋咏月诗的星空中遨游了一番,去领略了一轮皓月相辉映的锦绣诗篇。是啊,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由的吟诵那脍炙入口的《静夜思》,会吟诵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之诗,顶峰中顶峰”的《春江花月夜》,更不会忘记“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这一千古名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杜甫的咏月诗,叫《月夜忆舍弟》,看看杜甫诗中的一轮明月给我带来了什么?1、师生共同板书诗题,读题。2、指名读题,要求读准诗题每一个字音。3、指名读题,要求读出诗题的节奏。4、谈谈读题后的初步感受。三、诵读第一环节: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1、

5、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诗句中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2、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顺诗句,读出五言的音律节奏,读得有板有眼。3、指名读,交流评议。四、诵读第二环节:原汁原味地读师: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要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诗有它的平仄规律,我们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读,就能读出一定的味道。1、教师范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遍,让学生体会两遍的不同,并感受哪一遍更有味道。2、指导学生按平仄的读音规律(平长仄短)来读诗。3、指名试读,鼓励摇头晃脑地读、个性张扬地读。4、交流诵读后的初步感受。师:各位同学,诗到这里,在我们的脑海里、心里有什么印象或感觉?请大家说一说

6、。五、诵读第三环节:入情入境地读1、学生默读古诗,并借助注释和背景介绍了解诗的大意。2、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第一个问题:诗中,杜甫的“身”在哪里?何以见得?第二个问题:诗中,杜甫的“心”在哪里?何以见得?3、教师再追问两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诗意。问题:舍弟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身在他乡杜甫舍弟心忆对方4、师:是呀,正是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让杜甫在月夜之下如此忆舍弟、忆舍弟。让我们带着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一起走进杜甫那颗思乡思亲的心。(音乐起,学生齐读。)5、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诗境。师:(音乐)孩子们,请闭上

7、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杜甫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请仔细听老师朗读,认真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了……依据学生回答,师相机总结:你们看到了杜甫或彷徨在戍鼓楼下,或追寻在边秋的古道上;听到了鼓声、雁声;甚至有同学看到了杜甫深夜思念弟弟辗转于床上,看到了杜甫寒夜批衣望月……此刻,在杜甫的心中有的只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课件出示,学生引读。)6、还原故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