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之北宋政治及宋与1

中国古代史之北宋政治及宋与1

ID:8819429

大小:9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8

中国古代史之北宋政治及宋与1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之北宋政治及宋与1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之北宋政治及宋与1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之北宋政治及宋与1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之北宋政治及宋与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之北宋政治及宋与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史之北宋政治及宋与辽、金、西夏的和战(一)一、宋的建立960—1127赵匡胤“陈桥兵变”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灭于金1127----1276赵构定都临安(今南京)称为南宋灭于元二、政治A行政与官制兵权归中央(杯酒释兵权)中书门下省管行政,后设参知政事分权1中央枢密院管军事,后设三衙分权三司使管财政文官任知州各州设通判监督2地方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地方赋税大部分由转运使运至中央3作用:改变国家长期割据局面,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军队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形成“三冗”局面,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B科举制: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糊名法、誊

2、录法增加取士名额作用---为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三、经济A农业:耕作技术---稻麦轮作(一年两熟)作物---引进越南占城稻水利---高转筒车B手工业:丝织业---中心在两浙与四川,风格写实纺织业---棉花种植扩大,西夏毛纺出色冶炼---北宋大量开采煤,广泛用于冶炼瓷器---宋五大名窑造船---北宋技术领先,南宋造船中心史明州、泉州、广州C工商业:北宋城市突破坊与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农村集市逐渐固定成市镇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四川地区)北宋在广州设立市舶司,负责对外事务与贸易、收税南宋时泉州时世界最大国际贸易港口四、文化A.文学1.宋词

3、2.话本3.绘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东京汴河沿岸风光与繁华4.史学---《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战国→五代B科技1.建筑---卢沟桥(金)2.著作---《梦溪笔谈》沈括百科全书式科技著作总结古代主要是北宋的科技成就3.历法---《十二气历》沈括早于西方800年4.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早西方400年指南针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其重要作用火药北宋设专门机构制造火器与火药,南宋突火枪C思想:宋明理学1.背景:佛、道兴盛,儒学危机—隋唐五代的分裂与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遭到破坏,它适应了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理学是儒佛道三家长期争论和融合的

4、救国---“三教合一”社会矛盾尖锐,调整统治思想,维护统治2.思想:“理是世界本原”---既是自然界的普遍原则,也是人类社会要遵循的儒家道德伦理、“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个人修养以敬畏天理为准则3.演变:奠基---北宋二程(程颢程颐)集大成---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确立---明初王阳明“心学”4.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南宋后居统治地位,成为官方哲学重视主观意志品质,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压抑、扼杀人们的

5、自然欲求中国古代史之宋(一)作业班级:姓名:编号:1008275(6)--9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题)1.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荣旋,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渴望收复幽云地区    B.将调兵权与统兵权相分离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2.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

6、.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D.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失利3.(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B.杯酒释兵权C.设置转运使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4.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在于()A.孔子和孟子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地位牢固B.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C.中华民族具有仁慈善良的美德D.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5.《资治通鉴》与《史记》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B.从战国到五代时期C.从战国

7、到汉武帝时期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时期6.《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它反映了()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绵纺织技术的推广D.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7.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A.指南针B.印刷术C.甲骨文D.儒家学说8.史书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