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低碳减排近况及展望

中国能源低碳减排近况及展望

ID:8822453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8

中国能源低碳减排近况及展望_第1页
中国能源低碳减排近况及展望_第2页
中国能源低碳减排近况及展望_第3页
中国能源低碳减排近况及展望_第4页
中国能源低碳减排近况及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能源低碳减排近况及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中国能源低碳减排近况及展望数学13-1关雨琦2013011510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责任,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道路上的种种挑战。这一切都需要能源的稳定发展作为保障。能源是世界的焦点,它不仅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还是影响政治格局、军事战略、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今天,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如何在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如何建立并完善安全体系以保障能源供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为背景,本文尝试从碳市场现况、煤炭发展方向、天然气应用前景等方面对该领域内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梳理。关键字碳市场,清洁能源,可

2、再生能源,能源管理一.碳市场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高碳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如今,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国际共识,作为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国际对中国施加了巨大压力。因此,中国的低碳发展战略势在必行。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我国出现了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番保两番”的大局面。这使能源和经济工作者喜出望外信心百倍。然而,“十五”和“十一五”的发展轨迹则完全脱离人们预判。李俊峰(2014)通过研究指出,能源消费总量频频超过控制目标。强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速,推动经济发展,但它也掩盖了总量增长过快的矛

3、盾。这些经验教训表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遏制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根本措施。实施总量控制有两种方式:1.实施能源总量控制。2.实施碳总量控制。前者难度太大,可在一定技术条件和政策推动下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实施碳总量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推动能源的低碳化和提高经济的总体运行效率。张成龙,张阿玲,毕超等(2011)基于IESOM模型(清华大学自主开发的跨时段能源系统优化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未来能源供应压力较大,减排将减少能源需求;减排课急速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只有在减排率达到15%左右时,才能既定实现中国制定的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经济总量对能源需求影响不大。目前中国主要通过行政手

4、段推行减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杨敏英(2014)认为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节能管理难以持续。行政主导减排虽然可能实现减排目标,但这种减排方式不能把排放额度安排在最有效率的行业和企业中去。节能是项长期任务,要适应经济体制的转型。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市场机制显示了明显的优势,是中国下一步推进的重点。碳市场运行机制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基于配额的交易是在有关机构控制和约束下,有减排指标的国家、企业或组织即包括在该市场中。管理者在总量管制与配额交易制度下,向参与者制定、分配排放配额,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手段将环境绩效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使得参与者以尽可能低的成

5、本达到遵约要求。王靖(2012)认为,实现碳排放权交易本身就是一种市场手段,获利只是它带来的好处之一,市场手段可以带来一些单靠行政手段难以实现的节能减排效果。在市场利益的引导下,减排成本低的、空间大的企业可以多减,同时出售剩余配额获利;而减排成本高、配额比较紧张的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购买配额,用较低的成本完成企业履约任务,这样就在控制整体碳排放量的同时在社会整体范围内降低了减排成本、提高了能效。李远,朱磊(2014)则指出,碳市场机制无法充分挖掘所有企业的能效提高潜力;同时,碳价格本身无法去除所有的市场障碍;另外,碳交易市场会刺激能源转换,而大规模的能源替换可能带来能源安全隐患。因此需要白

6、色证书体系和碳交易市场的结合。所谓白色证书,即能源交易证书。推行白色证书体系有利于节约能源,缓解能源供给紧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能源系统扩张导致的过度投资。同时实施两种体系将更好地达到协同的减排效果。贺俊(2014)通过研究日本处理国内部门与海外工厂关系的战略政策,给出建议。他认为宜借鉴日本“母工厂”经验,大力发展低碳装备精细制造。建议在我国新能源装备和节能环保设备中遴选、培育和建设一批“母工厂”,提高我国低碳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应发挥市场优势,以市场换低碳技术能力。二.洁净煤对于欧美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英国,其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比例分别高达30%和35%,与油的比例不相上下。对

7、于这些国家优化利用能源的目标就是高效利用天然气。然而通过分析我国能源结构,江亿,唐孝炎,倪维斗等(2014)认为,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天然气的消费量在能源总消费中仅占5%,即使在未来深度开发和增加进口量,天然气占比也不会超过8%。因此对我国来说,优化能源利用首要目标是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而非大规模进行煤改气工程。煤炭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为了节能减排,我国煤炭未来发展必须走清洁化利用的道路。几十年来,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