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

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

ID:8823414

大小:4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08

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_第1页
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_第2页
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_第3页
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_第4页
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一、概述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二、食物中毒的特点1、发病突然、来势急骤,发病曲线呈现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2、共同饮食史。停止食用该种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3、潜伏期短而集中,同起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1、多发生在炎热季节;2、潜伏期2-5小时或更长;3、一般有全身中毒的表现如发热、血象的变化;4、抗生素治疗有效,预后较好。(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特点1、发病与进食含有的化学物食物有关;2、潜伏期短,最短的10min;3、病

2、情重,可出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4、全年均可发生,无季节性;5、剩余食品或呕吐物、胃内容物可检出毒物。(三)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的特点1、特定的食物品种,如野蘑菇,霉变麦子;2、或引起中毒的食物表面有霉或无霉变;3、毒素耐热;一般加热不能破坏毒素;4、毒素没有传染性,也不产生抗体。(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特点1、有明确的有毒动植物食物史;2、临床表现、预后与所摄食的有毒物质有关;3、植物性食物中毒多散发,并多见于家庭。(五)、学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1、食品加工处理不当;2、食品交叉污染或不正确冷藏;3、食品(包括原料)或加工过程遭受细菌的污染;4、误用误食有毒化学物质亚硝酸盐和矿物油等;5、从

3、业人员的卫生素质低,学校餐饮单位个人承包等。三、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1、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所致,我国以往习惯称为嗜盐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广泛生存于海水中的海产品、鱼蟹类。夏秋季节,黄鱼、墨斗鱼、带鱼、海虾、梭子蟹、海蜇、黄泥螺、蛏子和蛤等海产品带菌率极高,近海内河水的淡水鱼亦有较高的带菌率。中毒原因生吃海鱼等是重要的因素。食物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原因主要还有以下几种:1、近海海水及海底沉淀物中副溶血性弧菌对海产品的污染。这些带菌海产品对海域附近的河水、井水的污染,使该地区淡水鱼、虾、贝等也可受到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海产品中以墨鱼带菌率最高

4、,其次为梭子蟹。2、带菌人群可污染各类食物。3、食物容器、砧板、切菜刀等处理食物的工具生熟不分,副溶血性弧菌可通过工具污染熟食物或凉拌食物。4、副溶血性弧菌增代时间仅为10分钟。因此,食物在适宜的环境(25℃~30℃,pH7.5~8.8的含盐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即可大量繁殖。中毒症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潜伏期2~48小时,平均9小时,最短可至1小时,最长达99小时。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而腹泻,多数患者腹泻后出现恶心、呕吐,体温一般在39℃以下,病程一般2~4日,轻者数小时症状即消失,重症患者可出现脱水、休克的现象,个别病人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以至意识不清,病程可延至10

5、天。一般均能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预防与治疗针对该菌“嗜盐畏酸不耐热”的特点,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首先,应注意饮食卫生,海产品煮熟煮透后再吃,隔餐的剩菜在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对不能加热的凉拌食品必须慎重食用;第二,食品应低温储藏;第三,防止生熟食物操作时交叉污染;第四,生吃海产品应用冷开水反复冲洗后,加食用醋杀菌。如出现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症状,马上终止进食原可疑食物,轻度患者可不用服用抗菌素,较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氯霉素、氟哌酸、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有失水及酸中毒的患者,应根据情况给予口服补液盐以纠正失水或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2、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大冈中学食堂)。

6、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引起葡萄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中毒原因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状是由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而不是葡萄球菌本身引起的,它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当食品加工者有皮肤感染,被其污染了的食物又放置在室温中,暴发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中毒症状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地反复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预防措施1.加强食品管理,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物要分开,不可存放时间过长,防止食物变质。2.有化脓性疾病患者及带菌者,在治愈前,不能参加饮食行业工作

7、。3.隔离患乳腺炎的病牛。3、甲醇(工业酒精)中毒(山西假酒案)。中毒原因绝大多数系误服掺有甲醇的酒类所致,少数系经呼吸道吸入和经皮吸收中毒。中毒症状1、潜伏期一般为2~24小时,少数长达2~3天。口服纯甲醇中毒最短40分钟出现症状。同时摄入乙醇可使潜伏期延长;2、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意识混浊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病样抽搐。少数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锥体外系受损表现;3、眼部损害眼前出现黑影、飞雪感、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