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伤逝》中“爱情”的研究综述

关于《伤逝》中“爱情”的研究综述

ID:8823588

大小:25.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8

关于《伤逝》中“爱情”的研究综述_第1页
关于《伤逝》中“爱情”的研究综述_第2页
关于《伤逝》中“爱情”的研究综述_第3页
关于《伤逝》中“爱情”的研究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伤逝》中“爱情”的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伤逝》中“爱情”的研究综述摘要:《伤逝》是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写的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反抗旧思想的控制而相爱的子君和涓生最终走向分离,以子君的死而彻底结束。其中蕴含了鲁迅先生对当时自由爱情的理解和看法,即使是在自由爱情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依旧值得我们深思。关键词:鲁迅伤逝爱情《伤逝》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中唯一一篇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伤逝》并没有像当时的大多数文章一样大肆地赞扬和鼓励自由恋爱,而是以悲剧的色彩警醒人们,作者以一般作为追求目标的喜剧性结局——自由婚姻的完成——作为真正的悲剧的开端。这并不是鲁迅对当时的进

2、步思想的否定,而是他对这些新思想的更深一层次的思考。盲目的以个性解放的方式来践行新思想的结果往往会是惨痛的教训。对此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背景介绍《伤逝》的创作与易卜生(HenrikIbsen)的传入以及当时的社会思潮有密切的关系。鲁迅的一篇演讲词——《娜拉走后》正是来源于易卜生的《娜拉》,而《伤逝》和《娜拉走后》有着密切的联系。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著名的戏剧家、诗人。易卜生的现实主义倾向的剧作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他开创的“社会问题剧”真实地反映挪威现实生活,实质上也剖析了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特点,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肮脏腐朽的本质,提出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在

3、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易卜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启发了中国的现代作家们创作了一系列“问题小说”。易卜生的代表作有四大名剧,即《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其中《玩偶之家》为最重要的作品。《玩偶之家》又译作《傀儡之家》或《娜拉》,是使易卜生闻名全世界的剧本。娜拉从幼稚的和谐到复杂的矛盾,从耽于幻想到幻想破灭,从安于玩偶之家到坚决出走的过程是妇女觉醒的苦难的历程,当然出走了的娜拉走向何方,她未来的生活道路在哪里,连易卜生也无法回答,但易卜生对妇女解放的心理过程的刻划其意义已十分重大。1918年,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胡适创作了独幕剧《终身

4、大事》,这是中国现代最早创作的话剧剧本。此后,欧阳予倩的《泼妇》,熊佛西的《新人的生活》、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白薇的《打出幽灵塔》等,塑造了一批出走者形象,被称为“娜拉剧”。这批剧目,不但是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的思想象征和载体,而且呈现出五四话剧最初的现实主义之特色。针对这种时代思潮,鲁迅深入地进行了探讨。1923年12月26日,鲁迅往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演讲,题目是《娜拉走后怎样》,其中阐述到经济平等是妇女解放的前提,他指出没有经济后盾的娜拉在出走后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堕落,要么回来。鲁迅的思考并未止于此。1925年,在写出《孤独者》之后仅仅四天,他又写下了短篇

5、小说《伤逝》。就创作的动机而言,《伤逝》和《孤独者》非常接近。魏连殳是“孤独者”。这孤独的尽头是毁灭。那么,不再孤独,照着《孤独者》中的“我”的意思,另外去寻一条生路?这生路又会将人引向何方?作者在《伤逝》中展开的,正是这样一种探究,他同样是用涓生和子君来模拟自己人生道路的某一种可能性。答案依旧是否定的,在社会和内心的双重打击下,子君死去了,涓生抱着悔恨的心情迁回原住的会馆。尽管他像《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中的“我”一样,在小说的结尾奋力挣扎:“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但那和子君相爱的悲剧依然罩在他头上,以至他竟要“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伤逝》提供给作者的

6、,还是一个老结论:此路不通。研究现状《伤逝》中的爱情就是子君和涓生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是一个悲剧。虽然他们突破了封建旧思想的束缚而结合,但是最终依旧以两人的分开和子君的死而结束。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封建礼教思想禁锢的原因、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两人性格方面的原因。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的原因:1、社会原因。他们生活在那万难破坏的铁屋子里,整个社会的沉滞、腐朽不可能不毁灭这个爱情的绿洲。封建礼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爱情,当然也不例外。涓生和子君只是希望获得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一个小小的愿望,但那些仁义道德却容不下他们的叛逆!在那些德高望重

7、的封建卫道士和铁屋子里面的沉睡者们,他们都不允许他们的屋子里出现叛逆者!在那间铁屋子里,人们永远地维护着他们认为是无法替代,无法逾越的礼教精神。封建伦理道德,纲常名教,诸如节烈、孝道。以不情为伦理,都是吃人的东西,最低限度也是压制人的个性的东西。涓生和子君在追求自己爱情和婚姻的自由的时候,便触动了仁义道德者们。在他们的眼中,青年男女之间是没有爱情自由可言的,有的应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脱离了他们的准线,那就是叛逆者,当然,他们是不会让那些叛逆者好过的。于是,涓生和子君便生活在一个众人白眼的环境里。涓生和子君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们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