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高于现实性——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基本观念

可能性高于现实性——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基本观念

ID:8827859

大小:4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08

可能性高于现实性——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基本观念_第1页
可能性高于现实性——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基本观念_第2页
可能性高于现实性——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基本观念_第3页
可能性高于现实性——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基本观念_第4页
可能性高于现实性——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基本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可能性高于现实性——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基本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可能性高于现实性——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基本观念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一书,是本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该书1927年问世以来,一版再版,译成多种文字,现已有英、法、意、西、日、朝、汉等翻译本,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此著作影响之大。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乔治·斯坦纳在《海德格尔》一书中写道:“撇开历史的和个人的状况不谈,我们仍旧可以公正地说,在西方思想史上,《存在与时间》是一部绝无仅有的著作”。(注:乔治·斯坦纳:《海德格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8年版,第119页。)《存在与时间》在哲学上独树一帜,思想深邃,是我们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和基本特征不可多得的、不可不读的著作。但

2、是该书语言晦涩、生僻,不易读懂,难于把握其中心问题,读者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理不出一个头绪,无法领会和理解它的思想真谛。笔者认为本书中提出的“可能性高于现实性”的论断,是贯穿于全书的一个基本观点,以此为主线同书中论述的各个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也许能够给读者揭开此书被遮蔽的意义,领略其要旨提供一种方法与线索。一、从本体论研究“存在”(Sein)是要追问存在何以“能在”,解决存在的可能性问题。《存在与时间》一书开宗明义写道:“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具体地探讨‘存在’意义的问题,而其初步目标则是把时间阐释为使对‘存在’任何一种一般性领悟得以可能的领域”。(注:《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

3、页。以下引文凡出自本书的,只注明页码。)海氏认为他之所以要重新提出“存在”问题,是由于以往哲学家把存在“遗忘了”,原因是这些哲学家把存在(Sein)与存在者(Seiende)混淆起来,并以存在者代替存在。那么,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何在?这就涉及到海德格尔如何理解“存在”的一个最基本观点。海氏理解的存在,不同于传统哲学意义上的存在。他说:“存在与存在的结构超出一切存在者之外,超出存在者的一切可能的具有存在者方式的规定性之外。存在地地道道是transcedens[超越]。”(47页)这段话对于正确理解海氏“存在”的真正含义甚为重要。它告诉我们:存在是超越具体存在着的东西,存在不是指“什么”;对“存

4、在”的研究不是要追问“是什么”,即不是了解存在是什么东西,探究存在的性质、本质、属性等,而是要追问存在“何以是”,即何以“能在”。这是说探究最原始、本源意义上的存在,以及这种存在如何“显示”、“展示”、“在场”。在海氏看来,必须首先解决“能在”,然后才谈得上在“什么”。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命题的错误就在于,他还未弄清楚“我在”的问题就匆匆忙忙从“我思”得出“我在”。事实正好相反,先有“我在”,然后才有“我思”。可见,存在何以“能在”比存在“什么”更为根本、重要。前者是存在论问题,是本体论要回答的;后者是知识问题,是科学与认识论要回答的。研究存在“何以是”,是要解决存在“可能性”问题,研究存

5、在“是什么”,是要解决存在“现实性”问题。所以,“可能性”是比“现实性”更为重要的范畴。由此海德格尔提出一个重要论断:“可能性高于现实性”(48页)。海德格尔指出:“现象学的领悟唯在于把现象学当作可能性加以把握”(48页)。意思是说,现象学要把握的就是“能在”问题。我们知道,所谓现象学方法,是通过“悬置”、“先验还原”、“本质还原”,返回到一切存在的最初本原、源头上,返回到“事情本身”,也就是还原到原始的、本己意义上的在,即可能性的在。同时,通过现象学的方法, 把这种可能性的在从暗处带到明处。   现象学是诠释学(Hermeneutik),现象学由“现象”与“逻各斯”两部分组成,“现象”一词

6、希腊文ψαωσμευου,其意义就是公开、显示自身的东西;“逻各斯”术语希腊文λσγοs,其含义就是指言谈的话题公开出来,让人看。可见,通过诠释使存在公开、显示、展示出来,使存在由“蔽”到“显”、由“暗”到“明”。二、此在(Dasein)在生存论上不是现成存在,而是可能性的在。存在通过何者来“显示”、“显现”?存在总是要通过某种存在者来显现,海德格尔认为在诸多存在者中只有一种存在者能充当此角色,这就是“此在”(Dasein)。原因何在?“Dasein”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等人常用的一个词,意指某种确定的存在物,存在于一定时空中的有规定性的东西,一般中译为“定在”、“限有”。但是海德格

7、尔与此不同,首先是从时间的源始意义上去理解Dasein,说明“Sein”与“Da”不可分性。因为人与存在最亲近,只有人才能领悟存在及其意义,所以“Dasein”是指人的存在者。熊伟先生译为“亲在”是很贴切的。日本学者石原达对此作了这样的解释:“海德格尔把人称作Dasein,用Sein—da来规定人,这是以德国人的这种语感作为基础的。只有在人的存在者中,存在才Da起来(显现出来)。即,存在是与人在事态接近性中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