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ID:8828171

大小:3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8

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_第1页
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_第2页
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_第3页
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_第4页
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江鱼类资源调查组暑期三下乡服务队蓝昭军2007年8月引言北江是珠江水系中第二大水系,鱼类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在广东省的内河渔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酷渔滥捕,拦河水利工程没有配套过鱼设施以及工业三废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北江鱼类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七十年代后期以来北江捕捞产量一直持续下降,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如唇鱼等已由盛而衰,由衰而竭,面临灭绝的危险;中华鲟、鲥鱼等自六十年代以来在北江已经绝迹;昔日重要的经济鱼类如桂华鲮、倒刺鲃等自九十年代以来在北江也面临濒危的处境。八十年代初期,北江渔业捕捞产量只有五十年代中期的约三分之一

2、。因此,我们对北江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但这些都必须以北江鱼类资源的全面调查和系统研究为前提。一、调查目的了解如今北江鱼类资源具体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造成鱼类资源锐减的原因,为科学地恢复北江鱼类资源提供基础材料。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1)、北江流域韶关与清远段渔民。大部分在40岁—70岁之间,文化水平较低,靠打鱼为生。(2)、韶关市区及清远市区市民。选择买河鱼的市民进行调查,一般对河鱼有相对较多的了解。三、调查方法1、对渔民和普通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以由我们向对方提问并作记录的方式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58份,回收58份,回收率100%。

3、2、跟渔民出河捕鱼,或者到河里寻找正在捕鱼的渔民,直观了解北江鱼类资源的现状。四、调查时间:2007年7月11日―2007年7月18日五、调查内容主要对渔民主要的捕鱼方法、捕获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造成鱼类资源现状的原因进行了调查。针对渔民和市民的问卷各一份,分别向渔民和市民提出了二十七个及十七个问题(见附录1、2)。六、调查结果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以及结合我们跟渔民出去捕鱼的亲身感受,发现北江的渔业资源现状令人堪忧。(一)鱼类资源现状1、鱼类资源急剧下降调查发现,37.93%的渔民平时一天的渔获量少于2.5kg,37.93%的渔民平时一天的渔获量在2.5kg—5kg之间,只

4、有6.89%的渔民平时每天经常捕到10kg的鱼,而这少数渔民用的是较大的渔船。另外,93.10%的受访渔民及53.57%的受访市民表示由于北江鱼类资源的剧减,北江上渔船和渔民的数量减少了很多。在我们跟随清远市渔政支队清城大队的飞艇出河寻找正在捕鱼的渔民的时候,发现大多数渔民捕到的是一些个体很小的鲮鱼和赤眼鳟等,而且总量均不多。渔民告诉我们,80年代的时候,一天一般都可以捕到25kg以上的鱼,多的时候可以达到100kg,而且以大鱼为多。由上可知,北江鱼类资源已经急剧下降,鱼类的种群数量大不如前。2、名贵、特色鱼类越来越少对渔民的调查发现,71.43%的渔民表示现在最常捕到的鱼是、

5、鲮、银鮈、宽鳍鱲、马口鱼等小杂鱼,大眼鳜、斑鳜、石鳜、斑鳠、鳗鲡、桂华鲮、光倒刺鲃、倒刺鲃等名贵、特色鱼类已经难得一见,更加不可能捕到个体大的鱼了。通过与渔民的访谈,我们发现与过去的几十年相比,北江鱼类资源中资源量下降得最厉害的鱼类有大眼鳜、斑鳜、石鳜、斑鳠、鳗鲡、桂华鲮、光倒刺鲃、倒刺鲃、海南鲌、小口白甲鱼、南方白甲鱼、鳡鱼、鯮等,而以上这些都是北江的名贵、特色鱼类。渔民告诉我们,就在八十年代以前,以上这些鱼类在北江还有比较大的种群,经常可以捕到比较大的个体。一个仁化县大桥镇的渔民回忆说,以前曾经捕到200多斤重的中华鲟和50多斤的鳡鱼,而现在已经二三十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了

6、。3、鱼类小型化现象出现本次调查中发现,渔民在平时最常捕到而且数量较多的是、鲮、银鮈、宽鳍鱲、马口鱼等小杂鱼,其他重要的、大型的经济鱼类难得一见。这表明北江出现了经济鱼类小型化的生态现象。所谓鱼类小型化指的是某些大型水体中天然鱼类区系成分组成的改变,少数性成熟早、个体小、经济效益低的小型鱼类大量繁衍,而许多重要经济鱼类在群落中所占有的比重都明显下降。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一旦生物群体结构低龄化、小型化现象严重后,将给生物资源再生和恢复带来困难,鱼类种群同样如此。北江鱼类资源的小型化,给北江鱼类资源的再生和恢复以及鱼类物种的多样性敲响了警钟。4、外来物种入侵令人担忧本次调查发现

7、,由于引种的不合理以及引种后的措施不当,导致许多外来物种在北江形成了一定的种群,给北江土著鱼类带来较大的危害。调查中,67.79%的渔民表示在北江曾经捕到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鱼类如下口鲇(俗称清道夫)、太阳鱼等,89.65%的渔民表示曾经捕到露斯塔野鲮(泰鲮)、尼罗非鲫等引进养殖的品种。下口鲇(清道夫)是于1990年被作为热带观赏鱼引进我国,然后又被弃入湖中繁殖形成种群的。原产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生存能力特别强,以水中死尸、藻类、落叶、青苔等为食物。最初是人们引进的热带观赏鱼,它能吸食鱼缸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