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意义的关怀与探寻

生存意义的关怀与探寻

ID:8831093

大小:4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8

生存意义的关怀与探寻_第1页
生存意义的关怀与探寻_第2页
生存意义的关怀与探寻_第3页
生存意义的关怀与探寻_第4页
生存意义的关怀与探寻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存意义的关怀与探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存意义的关怀与探寻——读冯至《十四行集》的一个视角          马绍玺【摘 要】考察冯至《十四行集》对现代人生存意义的理解和抒发,可以看出,诗人从死亡与超越、孤独与交流、瞬间与永恒、人生与自然等几个方面为现代人提供了探寻生命意义的路径。【关键词】冯至;十四行集;生存意义;关怀;探寻 1938年12月21日,在抗日的硝烟中,身为同济大学中学部主任的冯至,追随学校来到偏于中国西南一隅的昆明。刚到昆明时,冯至虽只是中学老师,但他居住在报国街的家中,常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们出入。到1939年8月7日,在联大外文系主任叶公超的多

2、次登门聘请之后,冯至收到了联大的聘书,并于当年下半年进入西南联大任教。在冯至的创作生涯中,联大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驿站。在这里,他迎来了创作的丰收期,先后写下了《伍子胥》、《山水》、《十四行集》等优秀作品。其中,《十四行集》曾被朱自清视为是中国新诗“更富有现代意味”和走向成熟的“中年”标志。①本文倾心于冯至十四行诗的现代性解读,其目的是探讨诗人怎样通过诗歌来关怀现代人在生活中最关心的“生存”这一根本性问题。生存意义的关怀:存在与时间问题的提出冯至30年代曾赴德国留学,其思想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使得他的诗歌在主题的抒

3、写上与存在主义构成了某种契合。我们知道,“存在主义是从生存出发,归宿于生存”的哲学,“它鲜明地表达了……人们深刻的苦恼和看不见的内伤”。②考夫曼说:“存在主义是一种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感受……但只在现代它才凝结而为一种坚定的抗议和主张”。③在《十四行集》创作的同时,冯至在介绍存在主义代表人物克尔凯郭尔的文章里这样写到:“在一个夸夸其谈、散漫无形的、浮浅的、调情的、凭理观察的时代里,那些严肃的矛盾和冲突与其说是被泯除了,倒不如说是被人忽视了好些。在一个没有深情,只有考察的时代里,多少生存中根本的问题都被遗忘了”。①生存的中心便是个体生

4、命在宇宙中的存在状态、境遇、价值和从生到死的演变。冯至在自己的诗歌里,经由存在与时间问题的提出与思考,对生命的意义问题给予了深深的关怀:看这一队队的驮马驮来了远方的货物,/水也会冲来一些泥沙从些不知名的远处,//风从千万里外也会/掠来些他乡的叹息:/我们走过无数的山水,/随时占有,随时又放弃,//仿佛鸟飞翔在空中,/它随时都管领太空,/随时都感到一无所有。//什么是我们的实在?/从远方什么也不带来?/从面前什么也不带走?(第15首)这里,完全可以用存在主义的另一代表人物、对冯至的艺术思想和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的德语诗人里尔克在论述

5、人的现世遭遇时的著名论断——“在时间的岁月中我们永远没有自己的故乡”——来概括这首诗的主题。因为冯至在这里追问的,就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人的生存之根及生存意义何在的问题。诗的开篇诗人用“驮马”的生命历程隐喻“人”的生命历程:“看这一队队的驮马驮来了远方的货物”。这句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而深刻,且带着沉重的情感。看吧,那肩负重物的驮马,从遥远的远方走来了,它们正艰难地跋涉在生命的行程之中;想想吧,人类的命运与它们是何等地相似啊,因为我们的生命历程不也正是肩负着重物,从遥远的昨天跋涉到今天,再艰难地跋涉到遥远的明天吗?其实,这是一个艰难和创

6、造并含的生存行为,其本身是充满意义的。但冯至并没有让诗歌在这一维度上铺开,而是朝更深的层面去挖掘。他接着写到,“水也会冲来一些泥沙从些不知名的远方”。这两句跟前两句不构成因果,也不是递进,而是一种并列类比关系。这种关系对我们理解这四句诗有着重要的作用。这里,诗人把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的人喻作流水中的泥沙,他们永远受着无可拒绝的外力的冲刷,在被裹挟中抛入明天,哪怕想停一会也不可能。那么,这一无可拒绝的外力是什么呢?就是“水”,即时间。这一比喻不仅仅是一次诗意的闪现,更是一份诗意的痛苦:面对时间,你无可拒绝,也无力阻挡,

7、只能被孤独地流淌在时间之河中。这里,冯至又进入了存在主义的一贯主题,他深切地表达了人面对实存世界时的焦虑和困惑、孤独和深深的不确定感。而这些恐惧的深层原因就是里尔克所说的“在时间的岁月中我们永远没有自己的故乡”,也即是海德格尔所恐惧的无法“诗意地栖居”。如果说这一主题在以上4行诗中尚为隐蔽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诗句中,冯至就清晰地唱出了他对这一切的深深叹息:“我们走过无数的山水随时占有,随时又放弃仿佛鸟飞翔在空中它随时都管领太空随时都感到一无所有。”这几行诗文辞简单,但触目惊心,4个“随时”写出了人们日常生活态度的随意和傲慢,也写出了

8、在时间驱赶之下人的无可奈何。正是这种随意和傲慢,使我们永远处在一种无根的虚空之中,并随时被生活的假象迷惑,还尽力在一种一无所有的状态中把自己包装得似乎充实且富足,实现着自欺欺人;也正是这种随时占有又随时放弃的态度,注定了我们在漫长的人生尽头只能是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