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

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

ID:8831177

大小:2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8

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_第1页
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_第2页
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_第3页
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_第4页
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庄子·秋水》中有一段庄子与惠施的有趣的对话。其文如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庄子日:“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乎?”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吾知之濠上也。”这段对话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庄子究竟采用了什么方法,使“鱼乐”这个本来缺乏证据的观点变成了证据确凿得令惠子无法辩解的观点?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须从简化问题入手,正如笛卡儿所说:要理解一个问题,必须从一切多余的

2、因素中把它提取出来,让它尽可能简单。在这段对话里,一共有三处立论的地方。庄子确立了两个论点,一个是:“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另一个是:“子非吾,安知吾求知鱼之乐”;惠子只有一个论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鱼乐”的观点一开始就被提出,然而他并没有提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鱼是决乐的,这就是伊姆雷·拉卡拉斯所说的:立论忘掉了证明。庄子的第二个论点,即“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乎?”这个论点本来是合乎逻辑的,就是说,你不是我,你就无从知道我的心里了解了些什么。事实确实是这样,一个人肯定无法完全地了解其他人真实的内心世界。问题在于,庄子提出这论点的目的,是要为他的

3、第一个论点提供支持,所以,这个论点的意义就被歪曲了。庄子是这样做的:他巧妙地把“鱼乐”这个本来缺乏证据的不合理的论点放在了第二个论点之中,把“你不是我,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我的心里想什么”这个论点变成了:“你不是我,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我心里是知晓鱼的快乐的”。惠子的论点本来十分合乎客观现实的逻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错,人与鱼不是同类,无法进行交流,特别是情感方面,更没有沟通的可能,庄子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与否。值得注意的是,惠子的立论有一个隐含的逻辑前提:先不管鱼是不是快乐,只要庄子不是与它同类,就无从得知鱼的快乐与否。从全部对话来看,似乎庄子最后赢得了辩论

4、,他得出的结论是:“子日:‘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吾知之濠上也。”就是说,不管惠子你如何进行辩解,你旱就知道我是知晓鱼之乐的,你从一开始就支持了我庄子的观点:鱼乐。庄子与惠施是终生的好友,两人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但却棋逢对手。惠施死后,庄子哀叹“我再也找不到对话者了”。这段公案十分著名,由于是庄子或其弟子记录的,表面上看似乎庄子在辩论中胜利了,事实上庄子完全是强词夺理,他的逻辑破绽百出。庄子曾批评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的坚白同异论、白马非马论“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至少在这场影响深远的辩论中,他对公孙龙的批评完全可以用在他自己身上

5、。而且,“胜人之口”的根本原因也不是他把惠施驳得体无完肤、哑口无言,而是因为这段故事是由他或他的弟子记述的,他们运用“话语权”让庄子说了最后一句,至于惠施接下来还说了什么,后人就不得而知了。这就如同街头相骂者一样,“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韩非),谁说最后一句话,谁就算胜者,所以街头相骂者往往已经辞穷,但还是翻来覆去地重复滥调,没人肯率先闭嘴。我相信如果这一事件由惠施或其弟子来写,情形就会完全不同。但是即便从庄子自我偏袒的记述来看,庄子也根本没有胜利。分析一下这两人从立论到辩论的整个过程,我们实在不难看出,庄子的所谓结论只不过是建立在诡辩之上的。这种诡辩方法正

6、是庄子所认同的,他以为有力的辩论,当然,就是我们所说的诡辩,是可以掩盖本来错误的命题和观点的,《庄子·盗跖》篇中有一句话对此作了很好的注解:“辩足以饰非”。我们却不上庄子的当,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庄子的这种诡辩,实际上可以归结到以形式主义为防护堤的逻辑实证主义中去。 形式主义大师卡尔纳普认为:哲学应当被科学的逻辑所取代,而科学的逻辑不是别的,只是科学语言的逻辑语法。根据这种理论,只要用他们这个学派所认可的逻辑语法组织起所谓的科学语言,就能建立科学的逻辑,也就足以建立起哲学体系;并且,一个直觉推论的有效性还要依赖于怎么把这个推论从普通语言翻译成逻辑语言,也就是依赖于

7、采取什么样的翻译。庄子在《秋水》篇这一段对话中采用的逻辑思维方式,就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最好写照。上文说过,庄子抓住了惠子立论时不明确的前提(这种不明确,我们甚至可以视为忘记的前提),反驳道:“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乎”,这时的庄子,已经悄然地把惠子忘掉的隐含前提,即“我们根本无法知道鱼乐与不乐”彻底抹去了,变成了:鱼是决乐的,只不过我知道了,而你不是我,所以你不知道我是知晓鱼的快乐的。惠子果然上了当,顺着庄子设下的逻辑陷阱跳了下去,就是: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的心理活动),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的原因,就在这里了。这时的惠子已经在话语中帮助了庄子,庄子乘

8、机抓住了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