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ID:8831849

大小:277.00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8-04-08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第1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第2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第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第4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福安市罗江中学郭建光语文导学案白杨礼赞学习目标:1.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2.理解象征手法;3.品析课文美点。教学建议:1.教学指津:本文选自茅盾的散文集《见闻杂记》,写于1941年。作者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的远大前途,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描写了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内在气质的不平凡,通过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歌颂了他们守卫家乡、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的思想感情炽烈,教读这样的散文,

2、首选方法仍是朗读。朗读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等。通过朗读,体会白杨树的形神之美和作者的赞颂之情。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脉络、写作手法,并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研读、品味来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让学生编写阅读提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除此之外,语言美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品析和交流体会相结合的方式来欣赏课文的美点。2.问题导航:建议采用主问题引领的方式组织教学。(1)在初读阶段可设计:你认为白杨树美在哪里?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白杨树的形美,而且也认识了白杨树的神美,

3、这为后文学习白杨树的象征美作了铺垫。(2)在深入阶段,可设计:白杨树的这些好品质又与哪些人的品格相似?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深入了解了白杨树的象征美,体会到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的热情赞美。(3)在品赏阶段可设计:你认为课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可以是修辞美、用词美也可以是句式美,只要学生能说出美点即可,最好当堂活用比较美的句式。(4)对重点段落第7段还可设计: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作者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

4、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发人深思。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

5、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资料链接:1.背景资料:(1)《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

6、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象征手法。《白杨树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

7、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2.搜索百家:(1)《茅盾谈〈白杨礼赞〉》(2)茅盾《子夜》(3)茅盾文学奖:www.hsm.com.cn拓展训练:一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黄绿错zōngqiú枝秀qí坦荡如dǐ婆suō2.填空:(1)本文作者,原名。(2)“文章天成,”是课文中引用的的诗句。3.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1)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2)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4.结合课文研究:(1)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2)作者最后为什么又写

8、楠木,目的何在?二(一)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当你在积雪初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