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ID:8837889

大小:1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9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_第1页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_第2页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_第3页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_第4页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摘要:文化强国的前提是全国人民普遍真正了解文化、了解文化的作用、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及中国文化的优势,进而建立文化自信。在2011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专题讨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历史上,仅有二次全国党代会专题讨论文化建设工作,另一次是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专题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议题,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全国党代会专题讨论文化建设问题,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大体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其意义。分别是历史背景、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文化。一、历史背景中国是文明古国,但近代以来,古国蒙羞,生灵涂炭,大国不国,文化安在?清末,特别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受到了欧美日等列强的侵略。资本主义列强,仗着工业文明的坚船利炮,对我国国土和人民进行大肆的掠夺、践踏和凌辱。一向人穷志不穷,注重精神文化建设,经济和军事相对落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民族,只能暂时的将文化放之一边,悲壮的开始了救国、强国的道路。7伟大的民族复兴需要文化的复兴和支撑。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已大

3、大增强,受侵略和挨打的危险已暂时基本消除。但民族复兴进程也进入了深水区:道德、环境、资源、核心竞争力、幸福指数等方面均存在棘手的问题……二、重新认识自己路走得太久、太远,已模糊出发的目的。救国、强国的道路,已经走了近二个世纪,五、六代人。后有列强追逼,一路快跑,直到今天才算走入了可遮风避雨的小屋,方敢进行喘息、休整、反思、再加油。救国、强国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父爷辈等几代人,无疑深深的印上了“强理工、弱人文”的烙印,如教育体制上,语文仅是几大科目之一,文科仅在高三才开始分设。我们一如俗称“有知识、没文化”的眼镜人。首先真正的文化是什么?有

4、什么用?我们究竟了解文化多少进而是否有资格谈论文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正视和思考!三、重新认识文化文化强国,首先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首先要知道我们的文化有哪些优势。㈠模糊的文化印象“文明古国、四大发明、气功、中医,儒、道、佛,天人合一、三纲五常,腐朽、封建、糟粕……”,这是我们所受教育中形成的对中国文化的印象,模糊、褒贬参杂而错综矛盾。这反映出在理工强国背景下,我们这几代人已离文化有点远。㈡略论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及其作用“文化”7的定义和分类很多,有广义和狭义分,有内外分等等。此外文字本身有复杂和相对不准确的含义。因此此文暂按狭

5、义和向内的角度,作如下定义:“文”者,与物质等相对,即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化”者,运化、化解、变化、转化之化,即通过“文”的手段,化解矛盾和危机、化弊为利、化恶为善,引导人和世界变得和谐、美好和圆满;“文化”,即可引导人和世界变得和谐、美好和圆满的思想和精神。和“文化”相对的概念是“科学、知识”。中国文化,主线是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和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学,以《道德经》、《庄子》和老子、庄子等为代表的道学,以《六祖坛经》、《金刚经》、禅学和慧能等为代表的佛学。其他诸子百家则是分支的发展和细化。西方文化,

6、这里主要是指对西方现代社会和政治产生主流影响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接近中国文化的古希腊优秀文化不在此范围,因为现代西方已对其进行抛弃;我们俗称的西方文化,以及不少媚洋人士所指的西方文化,是指其科学、技术、医学、经济法律、管理、国家制度等,其实应归于科学和知识范畴,也不在此讨论范围。)。例如具代表性的卢梭,其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西方主流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是兄弟教,为亚伯拉罕诸教,宗教经典均为《圣经》(各教圣经有部分差异)。“宁静以致远”7,没有文化的引导

7、,人难于走向宁静和致远的境界;无感恩和知足之心,内心烦躁,名利对此人将象毒品,永无知足之时并欲望无穷放大,也从不会感到幸福。文化的作用,主要在于让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方向、形成合力及让人内心宁静和幸福。科学知识,主要用于改造外部物质世界,治外、治表;文化则主要用于改造内心,修心,并进而体现于外、影响于外。科学知识,无所谓好与坏,善人用之,可造福人类;恶人用之,可危害社会甚至毁灭社会;向善或向恶,则要靠文化的引领。国家和企业,必须依靠文化,方能真正形成方向和合力,朝好的目标迈进和长存于世;个人自身,也必须依靠文化修养,形成正确的

8、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事业和修养上矢志不移、向善前行。借用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提出的洋务运动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可以说“文化是体,科学知识是用”。体与用,可以如下比喻理解:灯是体,光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