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意义的发现

文本解读意义的发现

ID:8838056

大小:23.8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9

文本解读意义的发现_第1页
文本解读意义的发现_第2页
文本解读意义的发现_第3页
文本解读意义的发现_第4页
文本解读意义的发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本解读意义的发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本解读:意义的发现李安全发表于《名作欣赏》鉴赏版2009年第2期。诗人在描写客观物象的时候,总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创造意象和意境,诗人的追求都是达到尽可能完美的情景交融,也就是王夫之所说的“妙合无垠”的境界。但意境的特征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从有限达到无限,从具体升华到空灵;它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去体味和领悟诗人寄寓诗中的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周先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和读者的接受》《古诗文的艺术世界》第2~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年7月)如果我们从“诗”扩大到所有的文学文本,或者说我们把所有的文学文本都当作“诗”,就会发现,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于它必然借助意象、意境、故事、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段来“寄寓”作家“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作为读者,解读文本,也就是要倒过来,通过阅读文本,通过想象和联想,通过体味和领悟,“发现”隐含在文本中的“意义”。换言之,读者对文本进行解读,从本质上看,就是对文本意义的“发现”和揭示。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文本所包含的意义是空灵的,深邃的,丰富的,甚至是“无限”的,开掘不尽的;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生活经验和阅

3、读理解能力,所以也都会选择一种特别的角度和方法来“感悟”并“发掘”文本的意义;而且随着读者阅读情境的变化,读者常常会有“新的发现的喜悦”。自然,我们要真正“发现”文本中的深厚的“意义”,就必须从文本之中去感悟,去发掘。新批评强调细读文本,就是要“仅仅面对文本”,与文本对话,在“反复阅读”中发掘文本中多蕴含的“多面的全体的意义”(袁可嘉《诗与义》原载1947年11月北平《文学杂志》第2卷第6期,转引自孙玉石《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第18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对文本作出“丰沛的阐释”。这说明,我们解读文本最基本的策

4、略,就是:回到语言本身,发掘文本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意义;解析“意象”和“故事”,发掘其中所隐含的深厚内蕴;寻找文本的隐秘处,发掘其中隐藏的深刻意义。一、回到语言本身,发掘文本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意义金圣叹说:“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虽《国策》《史记》,都作事迹搬过去,何况《水浒传》。”(《读第五才子书法》)新批评理论认为,解读文本,首先就要面对文本,要回到语言本身。这与中国阅读传统所强调的“潜心会文”、“切己体察”、“虚心涵泳”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就是仔细地读,咬文嚼字,悉心琢磨,潜入文本,

5、全身心地跟文本去接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文本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可见,“阅读文学作品就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阅读文学语言,理解作品,即是理解作为文学语言存在的基础的语言,文学阅读与欣赏需要从文学语言中找到根据。”(陈太胜《作品与阐释:文学教学引论》第2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解读文学作品,首先要注意准确地理解字词的词汇意义(或概念意义)。一般说来,这是从字典上能够查到的,似乎根本就不是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却常常因为“掉以轻心”或者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一个字词的意思而把字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搞错。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应该是

6、一个比较简单的文本。“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从语言上看,清新明朗,似乎很是简单,但事实上却并不是很容易完全解透。比如“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就有人理解为“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相互夸赞对方的好”。其实,这里关键就是一个“相”字,很简单,这个“相”是一个副词,但意思并不是“互相”,而是但“指单方面的动作”,这样理解的话,这“吴音相媚好”其实就是下文的“白发翁媪”在唧唧姑姑细声软语地话家常。这应该是春末夏初了,“白发翁媪”悠闲自在地在吹凉风,独享

7、清逸,而不是“相互夸赞对方的好”。这比陶渊明的“桃花源”更真切更温馨,更亲切,似乎有点《孟子》中所描绘的“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康乐之世的味道。自然,这“醉里”的“醉”也就不是那“白发翁媪”,而是词人辛弃疾自己了。当然联系全词,我们可以发现,此人“醉”的原因似乎并不仅仅只是这悠闲安泰的“白发翁媪”,还有开篇所写的乡村景色“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与陶渊明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

8、,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是一样的质朴自然,甚至古朴原始。再有下阕所写到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三个儿子的“作为”给人很多的联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