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的翻译思想研究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研究

ID:8840703

大小:15.89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9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研究_第1页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研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杨宪益的翻译思想研究AStudyonYangXianyi’sTranslationIdeas摘要杨宪益是中国当代成就卓越的文学翻译家。在五十年的翻译生涯中,他与夫人戴乃迭笔耕不缀,精诚合作,将数以千万字的中国优秀古典、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译介给了西方读者,同时杨宪益独自将许多优秀的世界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为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AbstractYangXianyiisoneofoutstangdingliterarytranslatorinChinesetranslationhistory.Throu

2、ghouthislife,he,teemingupwithhiswifeGladysYang,whowasalsoanotedtranslator,hastranslatedandintroducednumerousChineseclassical,modernandcontemporaryliteraryworkstowesternreadersaswellassomemasterpiecesfromotherlanguagestoChinesereadersonhisown.thusmakinggreatcontri

3、butiontotheprogressofChina’stranslationcause.一、杨宪益简介中国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安徽泗县人。生于1915年1月10日。早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1940年回国,曾先后执教于重庆、贵阳、成都各大学,在重庆和南京任国立编译馆编纂。1953年奉调到北京,长期担任外文出版社外文版《中国文学》主编,1979年起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几十年来,杨宪益在文学翻译园地上辛勤耕耘,成绩卓著。他一方面与夫人戴乃迭合作,把《红楼梦》、《楚

4、辞》、《史记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集》、《关汉卿杂剧》、《老残游记》、《鲁迅选集》(4卷)等大量中国古今文学名著译成英文出版,同时把阿里斯托芬的《鸟》和《和平》、荷马的《奥德修纪》、维吉尔的《牧歌》、法国中古史诗《罗兰之歌》、萧伯纳的《凯撒与克丽奥帕脱拉》和《卖花女》等欧洲古今文学名著译成中文出版。此外,他还撰有《译余偶拾》、《零墨新笺》、《零墨续笺》等学术著作多种。二、翻译思想翻译思想,是译者对翻译工作的总体认识,是译者在自己的知识和翻译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于翻译行为各个层面所涉及的问

5、题的主观观念。1、杨宪益翻译非常注重准确性,其次还注重译、介结合。“译、介结合,是先生的治学态度所致。杨先生对历史研究感兴趣,也写过一些历史考证的文章。他在介绍作品的同时,总是会做一些文学研究的工作,对作家本身以及创作背景做相应的介绍,以让外国读者更好地走进作品。这对翻译工作者而言,的确是非常珍贵的学术习惯。此外,杨宪益还特别注重译介的系统性,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都有涉猎。2、杨宪益译本的文化策略杨宪益和戴乃迭最著名的译本,就是《红楼梦》了。《红楼梦》英文全译本,除了杨戴本外,还有一种译本是英国的霍克斯在1973年的

6、译本,由美国企鹅出版社出版,该版本译为《石头记》。在对一些容易引起理解歧意的地方,霍氏译本采用更多的方法是意译,所以他的译本非常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在英美世界影响力很大。杨戴译本更多地采用的是直译,一般人多以此认为他们的译本只适合中国人来读。其实,这正是杨宪益的高明之处。今天的译者,多把翻译只看作两种语言间的转化,其实远非如此,它更多是两种文化间的互转。是把一种文化所特有的生活风俗、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等,用比较直接的方式翻译出来,引起另一种文化的惊异,并因此影响另一种文化,还是转化为另一种文化方便接受的语言与表达样式,

7、使其成为那种文化的一部分?这是杨宪益和霍克斯在文化策略选择的不同。杨宪益考虑的是,如何把自己民族的文化完整地呈现给一个英语世界,并因此来影响英语世界的文化样式。而霍克斯的策略则为,如何最小程度地惊动本民族和读者的文化感受,把《红楼梦》转化成自身文化的一部分。由于近百年来,英语世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价值和文化标准,所以在中国翻译中,直译成为一种主导力量。翻译者根本不考虑中国读者的语言和文化习惯,一味突出的是文化差异,这使得中国文化即使在当下的汉语环境中,也成为一种弱势文化。可以说当下流行的翻译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显露的正是文化

8、被殖民的迹象。而英美国家的主流翻译观,更倾向于意译,对原文多采用了非常保守的同化手段,使译文符合本土的习惯和政治需求。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这些译文中被掩盖,文化的陌生感在其中被淡化处理,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霸权意识。在这个问题上,杨宪益等一些老一代翻译家是有清醒认知的。所以杨宪益在翻译《奥德修纪》和《牧歌》时多采用意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