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书法作品的境界

欣赏书法作品的境界

ID:8844030

大小:3.58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09

欣赏书法作品的境界_第1页
欣赏书法作品的境界_第2页
欣赏书法作品的境界_第3页
欣赏书法作品的境界_第4页
欣赏书法作品的境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欣赏书法作品的境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书法作品到底如何欣赏?欣赏书法作品的境界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能否领会书法艺术的美妙,同时也是其艺术修养的体现。如果不是书法从业人员或书法爱好者,大多数人看到一幅作品,只能笼统地觉得这字很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今天的这篇文章旨在为大家提供赏析一幅书法作品的具体方法。中国书法之美是他国文字所不及的,而欣赏书法,也是一门学问!未入门:感觉不到一幅书法作品的美。这并不奇怪,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上写字课,我的一个同学就分不清写字教材上的印刷体(当时是印在田字格中的楷体)和老师字帖上的字体的区别,他认为是一样的。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受到的关于书

2、法的熏陶太少。严格说起来,这并不能算是欣赏书法的一种境界,因为根本就没有欣赏。入门:能够感觉到一幅书法作品的美,但说不出好在哪里。这应该是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层次,看到比较主流的作品能够有美的享受,觉得这字不错,但是如果要问好在哪里,得到的答案多半是“就是感觉挺不错的”,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这主要是缺乏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思路或者技巧。判断自己是否入门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如果觉得赏心悦目,那么恭喜你,至少入门啦。进阶:不仅能够感受到一幅书法作品的美,并且知道好在哪里。能够说出一幅作品好在哪里的人,应该是学习了一定书法知识(如掌握了执笔

3、方式,了解不同书体的特点,知悉结字的规律等),具有一定的书法艺术修养(如临摹琢磨过名家碑帖,看过书家述著,自己尝试过创作等),并且掌握了如何赏析书法作品的思路。由于书法教育在我国并不是必须,所以能够掌握一定的书法知识,13积淀一定书法功底的大多数都是对书法怀有浓厚兴趣的人。高阶:能够全面地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知道作品出彩和不足的地方。到这个层次的人,应该具有较为丰富的书法知识以及深厚的书法艺术涵养,以至于他能够全面地分析一幅作品,甚至能够发现名家名帖中的败笔,从而做到去粗取精。名帖中也有败笔?当然,即使是最富盛名的书法家,也不能达到每个字都完美无瑕。举例

4、来说,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东越青丘”中的“青”字,如图(以宋拓本为例):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一、用笔书法作为独特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而书法艺术正是通过这种物化的手段达到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 “书法之妙,全在用笔。”康有为认一篇书法作品的好坏,关键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掌握,而这也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分体现了她对用笔的重视,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 “善于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用笔表现笔画线条力感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挺;而

5、不善于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容易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王羲之更是认为:“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士之折一肱骨。”意思是:一个字中有一个点写得不好就像是一个美人坏了一只眼睛,一横没有写好就像是一位壮士断了一条胳膊。13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这句话出自孙过庭的《书谱》,意思是写撇画时行笔要重、要按住走。写捺画时行笔要轻一些。写折画时候行笔要先停一下,把锋调整好再继续写。裹锋这种笔法在书写的时候笔锋保持圆锥状。写点时要用挫法写出。写勾时,勾尖一定要锐利,锋利。“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分布之发

6、笔宽,结构之发笔紧。”意思是:写横画时行笔要边走边微微抬起。写竖画时行笔要边走边微微向下。宽”是指每个字在笔画安排时,写第一笔要为下面的笔画留有充分的位置。“紧”是发笔时要从字的结构紧凑上考虑。“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束,必故拓。将欲行,必故停。将欲伸,必故屈。将欲拨,必故擪。”这是笪重光(1623年--1692年)在《书筏》中对书法的辩证之美以及书法的创作规律进行的阐述。以捺为例,从头起笔,由轻到重,由提到按,由细到粗,出锋时由重到轻,由按到提,由粗到细,小小的一笔捺中都包含了阴阳,而且

7、互相调和。笪氏所述“书亦逆数”说,正是他从哲学上概括书法艺术所创造的积极成果。“书亦逆数”这一思想的深刻性和论证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对运笔挥毫过程的具体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的。所谓“逆”,即对立面,“逆数”即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法则。这与老子所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一类的辩证观点有相通之处。“平为横也,直为纵也,均为间也,密为际也,锋为端也,力为体也”这句话出自钟繇的《书法十二意》,意思是横要平,竖要直,笔画之间的空隙要均匀让人看着舒服,笔画的连接处似断非断;似连未连,而每一笔画的收笔必用锋,意存劲键,才能不犯拖沓之病。13“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

8、点之内,殊衄(nǜ)挫于毫芒。”孙过庭认为:一画之中,要通过笔势的变化,笔锋的运转,体现出丰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