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

ID:8852275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9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_第1页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_第2页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_第3页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_第4页
资源描述: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经典诗文诵读初探[内容提要]:说起经典诗文的诵读,经历了一个蓦然醒悟,制定目标;认定目标,引导激趣;学生认可,兴趣盎然;运用自如,会诵会吟的过程,就像一棵树的成长经历萌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经典诗文的诵读,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还弘扬民族文化,真是一举多得。[关键词]:经典诗文诵读兴趣运用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几乎每天早自修,你都可以听到我们

2、班同学诗歌朗诵的声音,而且朗诵的都是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文。经典诗文的诵读,已成为我班同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一积累,每周一考查,每月一比赛,每学期一活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还弘扬民族文化,真是一举多得。说起经典诗文的诵读,其实还有个萌芽、长叶、开花、结果的完整过程呢!一、萌芽:蓦然醒悟,制定目标去年,到衢州鹿鸣小学观摩古诗文诵读成果,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惟妙惟肖的表演,听着孩子们绘声绘色的朗诵;课堂上,积极踊跃的发言,入情入理的独到理解,中国古诗文的底蕴这一含糊的概念刹那间清晰起来,可

3、吟可诵,可歌可舞,而我们平时上的白话文又怎能相提并论呢?她应该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所无法比拟的,作为文化传播者的老师在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方面有着多么重大的责任和重要意义啊!经典诗文的诵读与引导,是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传播与发扬中华经典诗文,教师义不容辞。回到学校,我就寻找资源,制定诵读方案,决定先从唐诗开始,因为我们的学生每人手上都有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收集的大部分是唐诗,而且每首诗都附着两首配读诗,如果能掌握起来,那就有两百多首呢。《游子吟》、《滁州西涧》、《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

4、河北》、《芙蓉楼送辛渐》、《出塞》、《山居秋暝》、《鸟鸣涧》、《凉州词》、《长歌行》、《七步诗》、《墨梅》、《竹石》、《石灰吟》、《示儿》……经典古诗应有尽有。这些诗歌,孩子们有五分之一以上会背诵,一个学期下来背完应该没问题。当时我教的是四年级。第二学期,在巩固唐诗的基础上接触宋词、元曲,主要曲目安排《江南春》(波渺渺)、《长相思》(吴山青)、《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鱼霖铃》(寒蝉凄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江城子》

5、(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鹊桥仙》(纤云弄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第三学期,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开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可以有所接触。到第四个学期,背诵的重点就是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篇幅不是太长的可以整篇背诵,篇幅很长的著作中选一部分相对浅显的文章。像《大学》、《中庸》、《论语》都可以分章节进行背诵全文。第五、六学期重点背诵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对于五经的诵读,要求与四书类似,有选择性

6、地进行,如果从三年级开始,时间安排可以更从容,内容可以更丰富。利用每个假期诵读适量的明清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传》等等。二、长叶:认定目标,引导激趣在实验中,我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参照利用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少走弯路。我发现“激趣——导法——引背——摘录——活用”的诵读古诗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我们的中高年级学生,于是我边探索边运用,具体方法如下。(1)激趣。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

7、首先注重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如在实验的起始阶段,我们给学生讲“诗的故事”、“诗坛趣话”;先读浅显的诗,使学生感到读诗并不难,尝到读诗的甜头,以此来调动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可以先让学生把以前会背的古诗全部背诵给同桌听一听,进行初步的统计;再把同学们接触过,但又不是大家都会的那部分简单诗词抄下来进行背诵,难度不大,背诵起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自信心一下子就找到了。(2)导法。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量”。因此,在实验中

8、,实验教师都非常注重导之以“法”,具体分三个层面进行:第一步:学诗授法。就是以课本中的古诗教学为主渠道,注重读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依“法”习得。如在实践中,教师摸索出了按“细读——精读——感悟”三程序进行的自读古诗的一般方法: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明诗意;③多诵读,悟诗情。第二步:配诗悟法。就是学完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后,补充另一首便于比较的课外古诗,让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