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彩云木兰诗说课稿

葛彩云木兰诗说课稿

ID:8853289

大小:21.04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9

葛彩云木兰诗说课稿_第1页
葛彩云木兰诗说课稿_第2页
资源描述:

《葛彩云木兰诗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木兰诗》说课稿城关初中:葛彩云一、说教材《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可以说妇孺皆知,学生应该有所了解。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二、学习目标的确定  (一)、单元目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2、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二)、围绕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本节课确定以下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解决文章的生难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3、学会品读课文,从读中分析文章情感及人物形象。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以前接触到的古诗文较少,文言知识积累少,加之受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对《木兰诗》中的一些诗句、字词以及思想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七年级

3、的学生优势在于对知识的探索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力求凸现读的重点,以读代品,以品带析,深刻挖掘文本的意蕴,让学生在读中有所得有所悟。三、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②概括法。③品读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鉴赏本文丰满的人物形象。④点拨法。四、教学过程。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导入    1.由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

4、兴趣。  2出示学习目标,了解乐府民歌以及文章故事背景等知识。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初步熟悉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记,给生难字注音、解释。多媒体重点展示重点音字词,学生补充完善,从而掌握基础知识。接着,让学生听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诗歌节奏明快的语言特点,并初步感悟花木兰的英雄气概。其次教师点名朗读或学生自荐,要求其余学生注意其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比如用较慢的语速读出开篇的忧愁,欢快的节奏读出归家喜悦。再次让学生

5、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这样设计的理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能力。第三环节: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培养学生自学简易文言文的能力。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词及句意。这样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其它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第四环节:品读,赏析人物形象。1、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段内容。小组交流、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也帮助学生有条理的背诵课文。2、请学生用一句话“我从——中看出木兰是一个﹍﹍的人”来概括木兰的形象

6、,并且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这一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然后举手发言。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而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主要是培养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的能力和习惯。  总之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讨论、赏析、品读结合,在读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有效解决教学重点。  第五环节:当堂检测-----1、设计11道填空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2、了解“巾帼不让须眉”。目的是延伸知识,深化爱国这个主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