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

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

ID:8860925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9

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_第1页
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_第2页
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_第3页
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_第4页
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    简介:罗文明,福建厦门集美中学教研员,中学政治特级教师,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市教育学会学会政治课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厦门市名师讲学团成员。长期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教学成绩显著,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教育报》《高校招生》等二十多家报刊发表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获得厦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杰出教师等荣誉。    罗文明    高考政治试题虽然不是只考查时政热点问题,但时政热点问题在政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也是学

2、科特点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研究近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基础上,力求明确2011年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把握其命题方向,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时政热点问题在高考题中的切入点    纵观近几年文综试卷的政治科目,对社会执点、焦点问题的考核从来没有放松过,只不过是考查的切入点有“直接切入’和“间接切入”两种不同的方式。找准重大时政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的切入点,可以使时政问题的复习事半功倍,从而更有利于整个政治学科的复习。    1.“直接切入”    直接切入考点,是对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

3、政策等问题考查的明显特点。直面热点,直接切入,即对于人们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直接命题,题目和备选项都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和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    比如,2011年全国文综(新课标)第26、27题分别考查招工难和物价问题,北京卷第28题考查党群关系,福建卷第12题考查”双百”问题,山东文综(新课程卷)第35题考查在我国三亚召开金砖五国会议问题,广东政治(新课程卷)第41题考查科学发展观问题,上海卷第14题则直接以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讲话为切入点,直接考查包容性

4、增长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本年度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影响重大、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它们都具有常识性,即作为生活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人们都应该也必须关心的问题。因此,直接切入考点是高考政治试题对于基本知识考查最常见的命题方式。    2.“间接切入”    间接切入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考查不易察觉,较为综合和间接地反映命题人的意图。由于政治学科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更为重视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对重大时事问题直接命题外,命题人常常会间接选取较为深层次的出题点,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

5、问题的能力。(教学论文 ..)同时,大量的时事问题是以试题背景或载体的形式出现在题目里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将热点问题直接作为试题载体。    例如,2011年全国文综卷(新课标)第39题有关“妈祖文化的发展”题,实际上就是针对我国‘两岸关系”的隐性考查,这一设计是现实问题隐性介入最突出的表现。又如,北京卷第38题通过从企业,从生产要素,从市场的需求等四个方式的要素模型图——钻石模型图为题材设置问题,其实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隐性考查。    对热点问题进行隐形化的考查,可达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避免猜题押题的现象,真正显示考

6、试的选拔功能,有利于更好地适应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1.强化双基,打好基础    高考政治试题大都是围绕热点专题,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提出新问题,引导考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说明,无论试题难易,都注重对考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查,都必然要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    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近两年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内涵要清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

7、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二是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整体观念。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被高效地存储和提取。三是要抓好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同学们要把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运用中掌握知识。同时同学们要训练自己对高考所考基础、主干知识有整体、综合的把握能力,并能根据热点情景,迁移、重组这些基础知识,把书本知识和时政热点对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积极地去寻找时政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对接点。 

8、   比如: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可构建如下知识体系:    经济生活:文化产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社会主义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