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ID:887196

大小:2.02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7-09-23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_第1页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_第2页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_第3页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_第4页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2、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广东金融学院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曾彬2.曾庆达3.陈佳玲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日期:2013年8月22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评阅人评分备注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的研究摘要本文是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系统

3、问题,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十项指标的权值,并给出了一个新的评教分数的计分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本文亮点在于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数学模型。首先,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充分考虑每个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并把贡献按权值进行分配;通过层次分析法中的归一化处理,得到两两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的定量描述,从而解决不同指标间的差异。其次建立模糊综合评教模型,输入一组专家(同学)的模糊评价,通过最大隶属度原则把模糊评价输出为综合评价。最后本文在难易程度不同的课程下(在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下进行评价),得出同一教师的综合评价,发现其在不同课程下的综合评价均相

4、同。于是得出结论,该模型的确能解决不同课程难易程度带来的对总体评教的影响。因为一个教师的综合教学质量并不应该在不同的课程下得到变化较大的评教。因此本文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不同课程难易程度带来的差异。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归一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分析一问题重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评教"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管理手段,也逐步被采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评教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其目的是凸显学生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是学生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个人权益的途径之一;同时让教师能及

5、时了解自己教学的优点、弱点及不足,进行自我完善,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来源。目前绝大多数高效都采用了网络评教系统,其具体评教方法是学生对其任课教师按每个固定指标评分,分值为1~10分。不([%q.m({+R!N9{区分具体课程,将该教师的所有学生在每项内容上的评分作简单的算术平均即得到单项分值,将十个单项分值直接求和即得到最终的评教总评分。但是此计分方式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不同指标的差异带来的评价不实。2.不同课程的难易程度带来的评价不公。本文根据背景资料,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研究了以下问题:设计一种更加合理的评教分数的计算方

6、法,能够有效改变指标间的差异和课程带来的差异对总评分数的影响。二问题分析16问题要求我们建立新的评教分数的计分方法来解决不同指标的差异以及不同课程难易程度对总体评教的影响。2.1原模型的缺陷题目所给的评教模型之所以会出现弊端一,是因为其模型是基于其计分方式是对10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所得的平均值作为评价的量化指标,并默认这10个指标对总体分数的贡献是一样的,即权重都是0.1.这种模型并没有考虑的指标间的差异使得有些指标的加权均值并不能反映实际状况,比如对于指标E(教学方法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I(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此类受主观感受影响较

7、大的指标,加权平均的思想并不是一种合理的定量方式。并且在现实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对10个指标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也就是10个指标的权重是不一样的。同理,弊端二产生的原因也是因为其原来的计分方式带来的,因为不同的课程难易程度不同,如果只是简单地以1-10为等级进行打分,然后求其平均值,必然会使得同学在评价难的课程时普遍打低分,使得其总体平均分也较低。而对易的课程普遍打高分,使得总体平均分也较高。比如一个本来很优秀的老师在较难的课程中得到一个较差的综合评价。这样的计分方式使得不同难易程度课程的评价结果不实,使得教评产生不公平。2.2问题解决思路对于教师的

8、评价不应该绝对化,不应该用孤立的标准去量化计算,而应该用一定的对比与参照,否则单纯的一个数值结果很难为评估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