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一乘成佛妙义(1卷)〖新罗见登之集〗

华严一乘成佛妙义(1卷)〖新罗见登之集〗

ID:8873085

大小:68.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4-10

华严一乘成佛妙义(1卷)〖新罗见登之集〗_第1页
华严一乘成佛妙义(1卷)〖新罗见登之集〗_第2页
华严一乘成佛妙义(1卷)〖新罗见登之集〗_第3页
华严一乘成佛妙义(1卷)〖新罗见登之集〗_第4页
华严一乘成佛妙义(1卷)〖新罗见登之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严一乘成佛妙义(1卷)〖新罗见登之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严一乘成佛妙义(1卷)〖新罗见登之集〗.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No.1890華嚴一乘成佛妙義一卷青丘沙門見登之集                  歸命十身遮那佛盡窮法界諸如來三種成佛圓滿輪普賢文殊海會等我在生死具縛位悕心往生淨佛國唯願加哀增智念開此深理益自他令法久住報佛恩夫以法性茫茫無岸。佛海眇眇無盡。斯則闡提成佛極說。非情皆成盛談。極位大聖難窮。通慧賢者叵度。何況末代凡愚豈稱大師妙意。故今私識探處處文開成

2、佛旨。略作五門。一者出成佛種。二者辨定得人。三者顯教差別。四者疾得成佛種類門。五者問答分別門。华严一乘成佛妙义(1卷)〖新罗见登之集〗.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No.1890華嚴一乘成佛妙義一卷青丘沙門見登之集                  歸命十身遮那佛盡窮法界諸如來三種成佛圓滿輪普賢文殊海會等我在生死具縛位悕心往生淨佛國唯願加哀增智念開此深理益自他令法久住報佛恩夫以法性茫茫無岸。佛海眇眇無盡。斯則闡提成佛

3、極說。非情皆成盛談。極位大聖難窮。通慧賢者叵度。何況末代凡愚豈稱大師妙意。故今私識探處處文開成佛旨。略作五門。一者出成佛種。二者辨定得人。三者顯教差別。四者疾得成佛種類門。五者問答分別門。华严一乘成佛妙义(1卷)〖新罗见登之集〗.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No.1890華嚴一乘成佛妙義一卷青丘沙門見登之集                  歸命十身遮那佛盡窮法界諸如來三種成佛圓滿輪普賢文殊海會等我在生死具縛位悕心往

4、生淨佛國唯願加哀增智念開此深理益自他令法久住報佛恩夫以法性茫茫無岸。佛海眇眇無盡。斯則闡提成佛極說。非情皆成盛談。極位大聖難窮。通慧賢者叵度。何況末代凡愚豈稱大師妙意。故今私識探處處文開成佛旨。略作五門。一者出成佛種。二者辨定得人。三者顯教差別。四者疾得成佛種類門。五者問答分別門。第一門中。成佛有三。位行理佛。故疏三云。義准上下一部經意有三成佛。一者約位。二者約行。三者約理。初約位者。寄終教三乘十住等五位明此成佛。故本疏云。以六相方便即十信終心勝進分後入十解初位即成佛。以此是三乘終教不退之位故。以一乘六相融攝即具諸位至佛果也。意

5、初發心住即是總相。第二住等是別相也。第二住等同帶發心義。故名為同相。第二住等然各互無即名異相。依第二住等成總發心故名成相。第二住等各住自法常不作故即名壞相。故別第二住等攝總發心位即成佛也。故地論二云。以信地菩薩乃至與不思議佛法為一緣起。以六相總別等義而用括之。章云。明知因果俱時相容即各攝一切互為主伴。深須思之。此事不疑言信地者即信行地。是地前三賢位(疏第九卷有二釋中一釋耳也)問。何不言依信位成。答。疏第四云。若約終教此信但是十住位之方便自無別位。故本業經云。未上位前有此十心。又仁王但言三賢十聖不言四也。又此經中後四位中皆有入定出

6、已列十名辨十義等。唯信中無此。故得知也。問。初發心位成佛者。若五位相攝成。若六位相攝成。答。開六位相攝成。十信攝初住。五位相攝成。開六位相攝成者。五教下卷云。一約寄位顯。謂始從十信乃至佛果六位不同。隨得一位得一切位。何以故。由以六位相取故。主伴故。相入故。相即故。圓融故。意初發心位為主時餘前後位為伴。乃至佛果為主時餘前前位為伴。相入約用。相即約體。圓融者體用無礙。說此諸位相攝。疏第五卷在三故也。一由陀羅尼門緣起相攝故。二由普賢菩提心遍該六位故。三由法性無始終故。此三故是總。下卷五故是別。總別合八故。陀羅尼者是總持。位位互相攝故名

7、為總持。普賢六十行是即六位行。如前記之。故云該六位。意雖一乘普賢行一行即一切行等。寄終教位地見之一位即一切位等。即此行寄信滿行成名行成佛。寄住等位成名位成佛。是要節耳。問。今初發心位名佛者。所依理平等故言初發心即佛。答。疏五云。即是佛者有人釋。或云因中說果。或云解同佛境。或云約理平等。若約三乘教亦得如上說。今尋上下文約一乘圓教。始終相攝圓融無礙。得始即是終。窮終方原始(乃說上三故)故知理智行位等總圓融無礙。問。今初發心該攝前後位。成佛者隨所攝名佛。若能攝即名佛。答。如要記也。問。立此位成佛。若有所依文。答。證文非一。五教在七文。

8、初三文及第五文即是通證。餘三文別證。初發心位成佛言七文者。在於一地等。二知一即多多即一。三經三十一卷云。不可言說不可說充滿一切說。不可言說諸劫中說不可說不可說不可盡(新四十五同)四經第十云(新十七)一切眾生心悉可分別知(眾生心行可數知)一切剎微塵尚可算其數(國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