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循吏传-陈幼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明史·循吏传-陈幼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ID:8875998

大小:6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0

《明史·循吏传-陈幼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1页
《明史·循吏传-陈幼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2页
《明史·循吏传-陈幼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3页
《明史·循吏传-陈幼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4页
《明史·循吏传-陈幼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史·循吏传-陈幼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明史·循吏传

2、陈幼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明史·循吏传

3、陈幼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终民。里妇不能纺者,授纺车八百余辆。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建公腐八十间,以居六曹吏,俾食宿其中。节公费六百余两,代正赋之无征者。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林,开河渠百九十八道.布政使刘浑成弟灿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邱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

4、调繁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令民投煤者,必入草十斤。未几,草尽丨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民,有大泽,积水,占膏映之地二十余里。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冷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大庄诸里多水,为筑堤十三道障之。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之时,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稍迁刑部主事。中官采御园果考,怒

5、杀园夫母,弃其尸河中。幼学具奏,逮置之法.嘉兴人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幼学驳正其书,抗號论列。疏虽留中,镂板尽毁。以员外郎恤刑畿辅,出矜疑三百余人.进郎中。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敏赂贵人嘱巡抚檄取亲鞫,幼学执不予,立杖杀之.敏狱辞连故尚书潘季驯子廷圭,幼学言之御史,疏劾之,下狱。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独杨升畏祸敛迹,置之。念己去,升必复逞,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遂以酷政闻。霪雨连月,未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

6、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久之,以副使督九江兵备.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一》)(节选自《明史·循吏》)[注解]①莱:杂草丛生。②公廨:官舍。③畀:(bì)给予。④中官:宦官。试题一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牒;诉讼状。B.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斥:呵斥。C.敏赂贵人嘱巡抚檄

7、取亲鞫鞫:审问。D.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视事:治事,任职。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言于抚按,调繁中牟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C.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幼学执敏置诸狱乃赏成,献诸抚军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居六曹吏,俾(六曹吏)食宿其中B.“……今予殿,何也?”(幼学)乃已C.幼学言之御史,疏劾之,(潘廷圭)下狱D.(朝廷)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9.下列分

8、别正面表现陈幼学“政务惠民”和“司法严明”的一项是()A.垦莱田八百余顷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B.里妇不能纺者,授纺车八百余辆汝宁知府邱度虑幼学得祸C.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民幼学具奏,逮置之法D.越五年,政绩茂著幼学执不予,立杖杀之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幼学无论在确山或中牟,都想尽办法解决贫苦百姓无耕地、耕牛、纺织器具等问题。B.陈幼学在确山、中牟做官期间,给了布政使、中官等权贵中的不法分子以无情地打击。C.陈幼学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虽政绩显著却也曾遭到考核官员的非

9、难,遇到过难关。D.陈幼学怜爱百姓,决不向恶势力低头,这些品质为他赢得美名,使他受到朝廷的重用。11.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东安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6.B。[斥:排挤,摒弃。]7.D。[A项:前“以”,连词,连接行为与目的,“以便、用来”;后“以”,连词,连接并列或连续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而且、并且”。B项:前“于”

10、,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向”;后“于”,介词,表被动,“被”。C项:前“乃”,副词,表承接,“才”;后“乃”,副词,表转折,“却、竟”。D项:两个“诸”,都是兼词,“之于”合音。]8.B。[“……今予殿,何也?”(掌道御史)乃已。]9.C。[A项前后两句都表现“政务惠民”;B项前句表现“政务惠民”,后句不是“正面表现”其严明;D项前句是总体评价“政绩”的,并非单表“惠民”的。]10.B。[陈幼学处治中官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