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

关于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

ID:8888246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0

关于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关于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  莫让“盲点”遮望眼——关于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    /吕伟华    “盲点”,从语文角度上来说,就是在读者阅读文本时,滋生了依赖和惰性的心理,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对文本的细微处视而不见,不启不发。如果在文本细读中滋生了“盲点”,那阅读教学就失去对话,更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突破“盲点”,找回自己的文本细读。    一、突破标点中的“盲点”,品味精微的文本    对于标点,在文本细读中,人们把关注点常常驻足在感情较为强烈的叹号、省略号中。而把并没有什么嚼头的句号,逗号弃之一旁。这就是标点细读中的一大“盲点”。例如:   

2、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是巴迪父亲和母亲各说的一句话。教过此文的教师肯定把重点放在了后者,运用一切语文元素进行了“浓墨重彩”。因为后者罗列了一系列最有情感的标点,显耀地把人物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正是在标点“盲点”的错误认识下,教师对前面一句往往只是一笔带过。但是如果细读过文本的人,应该知道,课文讲述的是两种不同的爱,这两种爱缺一不可。所以,父爱也应在从容的心态下不急不躁慢慢品读嚼赏。那又如何突破这平淡而又无奇的句号呢?

3、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导的。    1.于嚼赏中体验:句号就是文本完美的化身    第一步:在质疑中走进自误。    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填出此处应是(    !)号,绝非(。)号    第二步:在体验中引发自悟。    “课文里为什么用句号呢?请细细地比较着读一读,想一想。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第三步:在练笔中感受父爱。    当笔者对两个不同标点的句子进行对比着读时,很多学生明白了看似批评的语气其实内含着提醒、

4、希望。再让学生写一写句号后隐含着父亲心里想说的话。这样一来,学生对父爱的理解自然就水到渠成。    2.在有点处再加:标点就是文本灵敏的眼睛    在标点的盲点中,很多教师只是从标点出发,把标点看成朗读的符号,却往往忽略了“从标点出发,再回到标点”。要知道,标点更是情感体验、提携文本价值的“眼睛”。例如: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这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所说的经典之言。粗看之,这一系

5、列的问号囊括了生活方方面面的琐事,可见凤辣子对林黛玉的关心与体贴。但真的是这样吗?细读之,一系列的问号接二连三地冒出来,没有任何停歇的意思,这显然是做给贾母看的。那怎样才能把这种解读自然地融入学生内心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论文范文 ..)(在文本中补上破折号)    师:关注标点,你认为凤辣子在问林黛玉这些问题时,是怎样的心情啊?    生:很慎重,关切……    当学生体会到这点

6、时,笔者再出示原文,通过比较朗读,学生认识到了凤辣子的虚情假意。可见,正是这破折号潜在的、隐形的教学资源,让凤辣子主动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自然交融。    二、突破词语的盲点,彰显深层的文本    众所周知,能选入教材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遣词造句都是经过精心推敲的。所以,在文本细读时,我们往往会走入一个盲点:把过多的视线投向诗意化的、文学性强的、可比性明显的词语,而忽视了看似浅显甚至根本不起眼的词。例如: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细读时,教师们都会把目光倾注

7、在“沉着”与“静静”这两个词中,因为这两个修饰词完美地演绎了他们心中的那份美德,理应“浓墨涂抹”。但细细品之,“站”与“躺”不是更能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吗?在教学该环节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1.在浅显处挖掘:词语就是文本优美的弧线    第一步:联系生活,拟定动词。    师:同学们,当突如其来的余震袭击我们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跑,逃,叫…一    师:对,这是我们的本能。可是李博士和青年的反应又是什么呢?用着重号画出。    (生轮读站、躺)    第二步:锁定人物,体会动词。    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此时,李博

8、士和青年应该是()病床,谁来填填。    生:离开,逃离。    师:可现在,他们是——(读这个句子)    师: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行为?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