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再认识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再认识

ID:8888870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0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再认识_第1页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再认识_第2页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再认识_第3页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再认识_第4页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再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各种社会思潮也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很容易让民众无所适从,出现思想困惑、信仰迷失和理想淡漠,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构成了挑战,这使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进程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时代任务。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系统化理论化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一般需要通过理论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典型人物、大众传播、群众性理论活动等基本路径来实施,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还需要对通过这些路径实施的大众化过程作进一步的认识。

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过程。“自上而下”是指从政府和国家层面实施教育宣传,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给大众,使之理解认同并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体系。“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因此,通过自上而下

3、的方式,由党的宣传思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推进,自上而下展开,是十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而“自下而上”是指大众自身对于理论的学习、理解、认同与创造,从大众实践中总结新经验,丰富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之成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有力武器。此路径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该理论体系是最具有实践性和大众性的理论体系,其大众化离不开广大人民大众的积极参与。该理论体系的诞生本身就得益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和智慧,是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结果。从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实行“大包干”,到华西村开创共同富裕的道路等,历史已经反复证明普通大众不仅能以

4、自己朴实的方式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同时还能从现实的社会实践需要出发,丰富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阶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继续发展,最终也是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因此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对人民的经验加以总结。同时要运用制度的、法律的、技术的手段畅通、拓宽民意反馈渠道,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民众的诉求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回应,这不仅有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强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两条路径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一方面推动了人民群众对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又通过自身的实践验证、丰富和发展着该理论体系,使之适应和指导实践的能

5、力和有效性不断增强,从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实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过程是一种由外入内的过程  任何一种理论体系的大众化都要经历一个先从外部注入再到内在认同的过程。“外部注入”是指对大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传播,该理论体系虽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凝结着人民实践的智慧,但是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是经过无数理论家的深化和凝练而成,具有抽象性。因此,它的大众化需要经历一个通俗化过程,即所谓外部注入的过程。“内在升华”是指人民群众在已经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自觉进行理论提升,自觉学习和运用中国

6、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人民群众是不能自发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充分肯定了这种观点,认为这种观点“十分正确而且重要”,在批判“自发论”的基础上,他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必须从外部注入的思想。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首先需要一个从外部注入的过程。江泽民也强调“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当然,从外部向人民大众注入理论,并不是填鸭式的硬塞硬灌,而是要采用多样化教育方法,针对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话语方式与实施方式。有针对性、

7、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在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结合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开展思想疏导,帮助人民群众及时弄清一些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启发自觉,激发活力。  外部注入并不排斥人民大众自身内在的能动认识,相反,外部注入往往和内部升华共同影响着人民大众对该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接纳。在接受自外而内的理论灌输时,人民群众总会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形成自身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造性理解,发生一个内在升华的过程。  因此,在推进该理论体系大众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