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线资料整理汇集

远红外线资料整理汇集

ID:8891981

大小:468.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4-10

远红外线资料整理汇集_第1页
远红外线资料整理汇集_第2页
远红外线资料整理汇集_第3页
远红外线资料整理汇集_第4页
远红外线资料整理汇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远红外线资料整理汇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远红外线相关资料1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界。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2.5-3)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2.5-3)~(

2、25-4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25-40)~l000μm之间。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远红外线的发现。西元1800年德国科学家"霍胥尔"发现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外侧所围绕著一种用肉眼无法看见的光源,波长介於5.6-1000UM的「远红外线」,经过这种光源照射时,会对有机体产生放射、穿透、吸收、共振的效果。美国太空总署(NASA)研究报告指出,在红外线内,对人体有帮助4-14微米的

3、远红外线,能渗透人体内部15CM,从内部发热,从体内作用促进微血管的扩张,使血液循环顺畅,达到新陈代谢的目的,进而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及治愈率。但是根据黑体辐射理论,一般的材料要产生足够强度的远红外线,并不容易,通常必须藉助特殊物质作能量的转换,将它所吸收的热量经由内部分子的振动再发放较长波长的远红外线出来。公元1666年牛顿发现光谱并测量出3,900埃~7,600埃(400nm~700nm)是可见光的波长。1800年4月24日英国伦敦皇家学会(ROYALSOCIETY)的威廉·29赫歇尔发表太阳光在可见光谱的红光之外还有一种不可见的延伸光

4、谱,具有热效应。他所使用的方法很简单,用一支温度计测量经过棱镜分光后的各色光线温度,由紫到红,发现温度逐渐增加,可是当温度计放到红光以外的部分,温度仍持续上升,因而断定有红外线的存在。在紫外线的部分也做同样的测试,但度并没有增高的反应。紫外线是1801年由RITTER用氯化银(Silverchloride)感光剂所发现的。底片所能感应的近红外线波长是肉眼所能看见光线波长的两倍,用底片可以记录到的波长上限是13,500埃,如果再加上其它特殊的设备,则最高可以达到20,000埃,再往上就必须用物理仪器侦测了。远红外线相关资料2远红外线特征、

5、作用及保健功能一、何谓远红外线?太阳光线大致可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可见光经三棱镜后会折射出紫、蓝、青、绿、黄、橙、红颜色来。红光外侧的光线是不可见光,波长由0.76-1000微米,称为红外光。当中4-400微米的波长称为远红外光(线),其中90%的波长介乎8-14微米,科学家称之为生命光线,因为这段波长的光线,与人体发射出来的热能波长相近,同时具备了渗透性、分子共振性、能促进动物及植物的生长。二、远红外线的特征1.远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视光线,是太阳光中一种较长的电磁波。2.远红外线具有光线的直进性、屈折性、反射性、穿透性。它的辐射能力很

6、强,可对对象物直接加热而不使空间的气体或其它物体升温。3.远红外线能被与其波长范围相一致的各种物体吸收,产生共振效应与温热效应。4.远红外线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它能渗透到人体皮下1毫米处,然后通过介质传导和血液循环使热量深入到细胞组织深处。5.据日本资料所载,美国太空总署(NASA)等机构研究表明,远红外线中4—16微米波长带的频率与生物细胞中水分子律动频率相同,极易被吸收,从而由内向外辐射热能活化细胞组织。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结果发现4—16微米波长的温热效应较高,比较理想。三、远红外线有何作用?29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能够迅速地被人体皮肤

7、组织吸收,从而引起组成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形成热效应,促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上升,并使重金属粒子、食品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疲劳和老化的乳酸、游离脂肪酸、皮下脂肪、导致高血压的钠离子、以及导致疼痛的尿酸等等妨碍新陈代谢的障碍全部清除干净,重新使组织复活。另外,皮肤腺活化后,积存在毛细血管孔中的外来残余物,就能够不必经过肾脏,而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可避免增加肾脏负担。所以远红外线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的作用四、远红外线的保健功能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类生存同样离不开阳光,尤其是阳光中的远红外线的

8、照射,更是人类生存每天都离不了的。虽然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但天天都受它的恩惠,生命科学证实,人体是一个远红外辐射源,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约为5—25微米,最佳吸收波段为4—16微米,构成人体血液中水分子占6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