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总复习——掌握(上)

《基础》总复习——掌握(上)

ID:8892187

大小:1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0

《基础》总复习——掌握(上)_第1页
《基础》总复习——掌握(上)_第2页
《基础》总复习——掌握(上)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础》总复习——掌握(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出版基础知识》(初级)总复习——“掌握”题部分(必考,至少看三遍)(一到四章和第九章以记忆为主,整理以需背诵内容为主;五到八章以理解为主,掌握部分整理以课本举例为主)1.出版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1)出版概念(P33):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2)构成要素(P33):编辑、复制和发行。编辑: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复制:以一定方式将作品内容制成复本。发行: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2.出版的一般过程(1)精神产品生产阶段七项内容(P37)(多选)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2)物质产品生产阶段四个步

2、骤(P37-38)(重点)制作母版样本/制作母版/批量复制/半成品匹配组合包装第一,按设计要求将原稿制作成正确无误的“母版”样本,如校样、样带、样盘等。第二,制作可以照样复制的正式“母版”(如印版、母带、母盘等)并进行技术处理,形成可以直接用于批量复制出版物的工作“母版”。第三,进行批量复制,形成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同内容和形式的出版物半成品。第四,将处于分散状态的出版物半成品匹配组合并包装,使之成为最终产品。(3)产品流通阶段四个环节(P38)(重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载相应的出版物。资金流体现为货款结算,即由于出版物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而发生的款项收付工作。?考题可能的

3、形式:单选,其中哪个不属于产品流通阶段?3.出版物的概念、属性和种类(1)(1)出版物的概念(P39)已出版的作品(2)出版物的属性(P39-40)本质属性:精神产品属性商品属性:物质产品属性特有属性:出版物是精神产品内核与物质产品形态的统一(重点)?考题可能的形式:选择题,以下哪些是(不是)出版物?没有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材料,如空白的纸张、磁盘、光盘、集成电路卡,只是一般的物质产品,不是出版物;同样,不具有出版物产品形态的精神文化内容,如书稿、画稿、原创曲谱、录音录像脚本等作品,也不是出版物。(3)出版物的种类(P40-44)(重点):P41)/P41-42)/P41)/

4、P43)/P43)/P44)特点:连续与非连续/时效/记录方式/载体/阅读手段等连续出版物包括刊和报,其他为非连续出版物。时效:报纸时效性最强。记录方式:纸介质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和音像制品的记录方式是模拟方式,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的记录方式是数字方式。载体:纸介质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的载体是纸张,其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是光磁电。区别:图书与期刊/音像与电子/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五种出版物图书与报纸、期刊的区别:在出版方式上是“非连续出版”,即不能以一个只用序号相区别的固定名称一种接一种地连续出版下去,并且篇幅和出版周期都有较大的伸缩性;在

5、内容上是讲究系统性和稳定性,即一般要按照一定的主题和结构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一般有较长的时间效用,可以重印或再版。图书既可只由单独的一篇作品组成,也可由同一作者的多篇作品组成,还可由众多作者的许多作品汇聚而成,而报纸和期刊都是由众多作者的不同作品组成。音像与电子的区别:电子出版物有别于音像制品的地方,主要是记录信息全部采用数字代码方式以及载有的信息内容不同。而在物质载体形式、复制方式和使用时需要的技术设备方面,则与音像制品互有交叉、异同并存。互联网与其他五种出版物的区别:主要是在出版的方式上。其他出版物都是先复制一定数量的复本,然后才开始发行,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