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

ID:8897901

大小:5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0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_第1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_第2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_第3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_第4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    营合小学兰万荣    摘要:    数学语言就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教学活动其实就是数学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当把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相结合起来,因为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也不可能速成,只有靠教师更新观念,把教会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变成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语言,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数学语言的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关键词:    丰富生活;加强交流

2、;灵活训练;学习兴趣    小学生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要让小学生充分地掌握好数学语言,是教师教学指导的难点,我们将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    1、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数学语言素材    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家斯蒂芬·茨威格先生说过“生活变成了算术,不断地加呀,乘呀,算来算去,算了又算,数学和题目没完没了,像一个大漩涡。这个大漩涡把人的最后一点家当也都席卷而去,吸入那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深渊……”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大量的数学语言材料,指导学

3、生学习数学语言从内容入手。    1.1、开展模仿活动    教师的数学语言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数学语言要准确、要简明扼要、条例清晰、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为丰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根据数学语言的训练要求,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数学语言。因为小学生具有相当强的模仿能力。比如在进行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举出实例:16×125=?    可先把16分解4×4,16分解2×8,再运用乘法结合律得出以下计算方法:    4×(4×125)2×(8×125)    =4×500=2×1000    =2000=2

4、000    通过讲述后,便请学生上讲台来复述这种算理,并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如:12×125=?24×125=?32×125=?等学生说完这些题目的算理之后,接着再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这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教学方法,不仅学习氛围轻松愉快,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老师又再一次讲述实例:16×125=?可以把16分解成10+6和把16分解成8+8,那么将得到以下计算方法:    16×1216×125    =(10+6)×125=(8+8)×125    

5、=10×125+6×125=8×125+8×125    =1250+750=2000=1000+1000=2000    再让学生上讲台来复述这种算理,并用这种算理解决以下例题:18×125=?28×125=?48×125=?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以锻炼,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1.2、开展阅读活动    一般情况下,书看得越多的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越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开展阅读活动,点名让学生阅读,待学生读完后便提问:通过阅读,你能找到解决这个题目的条件吗?这不仅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6、。比如:把32个练习本平均分给8个同学,每人得几个?可先让学生阅读题目,再让他找出解决题目的关键是什么?通过阅读学生就会知道,总共有32个练习本,要平均分给8个同学,这又可以让学生回顾平均分的定义,从而让学生知道最后分出来的结果是——大家一样多。    1.3、观察图片、看视频    当学生对某些题材缺乏细致了解时,可指导学生看图片、看视频。比如:让学生学习测量线段的长度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在学校远教室给学生看图片,看完之后进行提问:要知道线段有多长?需要什么工具?(尺子)学生看了之后思维便得以拓展,再让学生看用尺子测量线段长度的视频过程,待看完之后,

7、又提问,测量线段长度的时候的注意事项是什么?这时学生便得到了数学语言训练的素材。随后老师小结: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物体就长几厘米。之后让学生齐读小结的内容,让学生牢记。    1.4、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的目的,老师可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描述。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拿出课前沿棱剪开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再展开平铺在课桌上,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几个面?比一比每个面的大小,看看发现什么?然后说说如何计算表面

8、积?怎样算比较简便?再让学生表述出来,这一系列的问题全部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解决。这样的操作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