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实施“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ID:8900075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0

实施“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_第1页
实施“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_第2页
实施“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_第3页
实施“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_第4页
实施“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施“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施“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实施“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教学的总目的之一是“能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为了体现上述教学理念,改变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使语文课堂和谐、高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十不”教学策略。    

2、一不布置预习    教学一般都有“预习”环节。预习,从本质上讲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但从现实层面看,却存在着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缺乏实效的预习使学生养成了浪费时间、缺乏责任意识等不良学习品质;三是不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情,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高效地教学;四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失去了新奇感,课堂学习缺少兴趣与动力;五是也相应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尝试取消“预习”,将“预习”移至课堂,让学生在上课之始,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按照教师的自学指导进行探究、实践、自主学习。这时,学生的学习既是教师指导

3、下的统一行动,又是独立自主的学习,有利于暴露学生学习的真问题,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情、发现真问题,从而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由于有了教师的学习指导,有了学习时间的要求,这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观念,提高了学习效率。而没有了预习,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应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相应提高。让学生“先学”,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高度信任,相信学生能学、会学,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自觉性就会提高,从而更加刻苦,学习效果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二不课始复习    传统的教学环节

4、包括课始复习,其用意就在于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课堂同时也要考虑效率的问题,要尽量在既定时间内合理地完成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师生的教与学才会更具责任感、使命感,才会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也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如果课始复习过度,必然会占用新授课的时间,新授课时间也就会相应缩短,师生既要忙于复习,又要忙于学习新的知识,必然不能集中“优势兵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事实上,一般而言,每一节课末都有复习环节,是新授课的最后环节,如果在这个环节对新授课内容的提升与发展,再辅以适当的课后

5、作业,足以使学生掌握与巩固知识。    于是,我们尝试取消课始复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完成新的学习任务,达成新的学习目标。这样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又能为本节课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为全面达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提供保证。    三不精美导入    在许多课堂上,教师都要用精美的语言导入新课,这种语言是教师经过反复推敲、精心准备的结果,它包含了对文章内容和特色的凝练概括,生平、时代背景等内容的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能给学生一个总体印象,帮助学生扫除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节约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时间,创造学习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殊不知,这样

6、的做法也存在负面效应: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先入为主,在不用思考的情况下,知道文章内容、写法、特色、语言等,(..)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被动接受教师所讲内容,无法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与认识。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解读文本权首先是学生的;教师如先解读,实际是让学生先入为主,进入预先设定的条框之中,掩盖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教师自欺欺人的表现。教师的作用不是提前告知,而应该是有意暴露和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更何况,当人们在现实中自主阅读新文章时,导入这个环节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有靠自己去解决问题

7、。因此,我们尝试取消精美导入,为学生在课堂上腾出更多时间,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不课始解题    许多语文教师,一上课就从题目,尤其是高考考题入手,讲题目的结构,讲题目的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讲题目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等等。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只是教师自己的解读,并不是学生的解读,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析题、解题的能力。首先,应该让学生自己试着解题,然后结合文本对照解题,如果学生有了问题,教师才帮着引导解决。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也提升了对题目、文旨的理解。    因此,我们尝试在课堂上采用直接导入法上课,将解题的机会留给

8、学生,而不是一开始就解题。不解题,即不介绍文章内容,不介绍生平、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