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1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ID:8906871

大小:20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1

2011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答案_第1页
2011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答案_第2页
2011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答案_第3页
2011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答案_第4页
2011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16.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2分)  17.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  18.第③、④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其作用是;第⑤段主要论述了。(8分)  19.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组

2、恰当的位置是(3分)  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②③之间B.③④之间C.④⑤之间D.⑤⑥之间  20.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4分)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  《现代汉语词典

3、》释义:  反映:动词(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动词(1)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名词(2)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揭示:动词(1)公布,宣布(文告等)。(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  揭晓:动词公布(事情的结果)。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

4、,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柳宗元是(朝代)的作家。(2分)  10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3分)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

6、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云耕者入冢而得()()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的品质。(3分)  二、现代文部分(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向字典鞠躬  薛景文  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

7、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yǔ,本意指上下牙

8、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