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指导

中国古代史复习指导

ID:8911628

大小:21.8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2

中国古代史复习指导_第1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指导_第2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指导_第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指导_第4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复习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史复习指导第一章:先秦时期第二、三节:一、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夏商周政权的更替和都城位置2.王位世袭制、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概念联系——西汉初年封国制:实施原因、结果、威胁中央集权的原因、解决措施二、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1.农业和畜牧业的主要成就2.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成就3.商业、交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第五节:一、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1.周王室衰落的标志、表现2.春秋诸侯战争的原因、目的、性质、影响、反映的本质问题3.齐桓公首先称霸的主要原因、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称霸标志及其主要理由4.晋楚争霸的大致经过、楚王问鼎的实质二、战国七雄1.形成的

2、原因、地理分布2.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的实质3.战国时齐魏交战中著名战役、秦赵长平之战的地位影响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主要原因、影响第六节: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开始与推广1.铁器出现的时间和铁农具开始使用的时间、意义2.牛耕:开始与推广时间、意义二、春秋战国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主要水利工程、地理位置注意掌握春秋战国水利事业的特点三、手工业的发展1.主要部门及其成就四、商业和城市1.商业兴盛的原因、当时商业的状况、时代特征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产生1.根本原因、主要过程注意历史上第一次开荒高潮及其原因六、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1.管仲“相地而衰征”、鲁

3、国实行的“初税亩”的实质2.战国时期变法的背景、主要变法、目的、性质3.商鞅变法的内容、作为彻底变法的依据、影响、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对商鞅的评价比较春秋与战国时期变法的异同七、综合分析:春秋战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最主要原因第七节:一、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特征、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二、老子的阶级属性、主要观点、辩证思想的社会根源三、孔子主要贡献、着重分析评价政治思想、注意与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联系四、百家争鸣1.所在时间、出现原因2.墨家的代表、主要观点、代表的阶级、影响很大的原因3.孟子的政治主张、唐代对其主张实施的体现4.荀子的主张、唯物主义思想

4、产生的社会根源联系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5.法家的主要代表、主要观点、战国时期为统治者采用的原因、“以法为本”来治国的本质五、文学主要成就注意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六、艺术1.绘画和音乐的成就七、科技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科技发展的成就八、综合分析:春秋战国的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第二章:秦汉时期第一节:一、秦朝统一1.秦统一的原因、统一时间、意义注意整理有关统一原因与意义的规律性认识,正确使用秦国与秦朝的概念2.掌握秦的疆域地图注意秦朝对南越和河套设郡的史实和地点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含义、原因(经济根源、政治根源、

5、理论来源)、核心、其中的两对基本矛盾、积极作用、不利影响2.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①中央主要机构及职能(与后代相似职能部门联系)②地方行政制度(与分封制的主要不同)③《秦律》的阶级本质④经济上的主要措施及其本质意图⑤文化上的措施、焚书坑儒的本质、影响(与后代相似措施联系)三、秦末农民战争1.原因、从中掌握秦朝的赋役规定、过程、意义、理解农民起义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途径2.秦朝的统治思想、评价第三节:一、“汉承秦制”的表现、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革新的表现二、刺史制度▲1.性质、开始时期、两汉的演变三、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1.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6、2.刘邦实行封国制的原因、结果、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3.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关键措施、“推恩令”的目的四、察举制1.制度性质、含义、内容2.两汉察举制的不同做法、及造成的不同结果五、编户齐民:性质、内容第五节:一、两汉时期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分布二、两汉与匈奴的和战:1.匈奴族的发展、汉武帝北击匈奴的将领及取胜原因、西汉初年和亲与汉元帝时和亲的比较2.东汉时匈奴的分裂、南匈奴与汉人杂居的实质、东汉出击北匈奴的将领三、张骞、班超通西域1.张骞通西域:目的(区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更顺利的原因、意义2.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职能、意义、注意与丝绸

7、之路的关系3.班超经营西域:背景、意义、与张骞通西域不同之处四、两汉与西南夷百越关系的具体表现第六节:一、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特征、两汉作为对外交流开辟阶段的原因二、与朝鲜、日本与越南交往的表现三、与安息大秦的友好往来四、“丝绸之路”(结合地图)路线、开辟条件、意义五、“海上丝绸之路”(结合地图)路线(起点、终点)、意义第七节:一、秦汉文化的特点、表现及其原因二、先进科技:1.天文、历法、地理成就2.数学成就3.医学成就及著名医学家4.造纸术发明和传播路线(结合地图)三、哲学与宗教1.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目的、实质、掌握汉代统治思想的演变2.王充

8、及《论衡》:唯物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观点、唯物主义思想家的综合3.佛教传入时间、道教兴起及当时的状况4.两汉时期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