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2一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题高三期中考试(语文)

江苏省扬州市2012一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题高三期中考试(语文)

ID:8928108

大小:2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2

江苏省扬州市2012一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题高三期中考试(语文)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2一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题高三期中考试(语文)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2一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题高三期中考试(语文)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2一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题高三期中考试(语文)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2一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题高三期中考试(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2012一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题高三期中考试(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扬州市2012一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题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鲠直/梗塞 解送/枕藉 仿佛/佛口蛇心B.谩骂/蔓草 联袂/魅力 裨将/大有裨益c.徇私/驯熟稂莠/廊庙地壳/金蝉脱壳D.分娩/缅怀 亘古/烜赫 角色/群雄角逐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早年的多部小说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关注,“莫言热”在国内正在持续升温。B.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既能让病人得到更多的心理

2、安慰,也能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C.国民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D.“留守儿童”在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热烈响应、积极行动,将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3.下面这段文字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钓鱼岛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5个字。(5分)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3块小岛礁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约6.344平方公里。隋场帝时,曾派使臣朱宽召琉球王归顺,又曾派

3、陈棱、张镇周等率军进入琉球,途中都经过钓鱼岛。明朝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中,称该岛为“钓鱼屿”,清代名著《浮生六记))中亦有关于钓鱼岛的记录。钓鱼台列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价值。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桩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4.日前,北大教授吴必虎提出男女童“错龄入学”的个人观点引发了社会热议。“鉴于男女儿童智力发育速度不同,男童普遍晚于女童2年左右

4、,同性学童之间也有智力发育差异,因此全国统一规定男女儿童7周岁入学违反教育规律。建议女童可在6-7岁入学,男可在7-8岁入学。现在大学招生女生普遍高于男生,需反思。”吴必虎的这番言论被网友超万次评论和转发。对吴必虎教授的观点,你持何种态度?请写出两点理由,不超过60字。(4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苏辙   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太夫人亦

5、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那?”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否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教千言。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笑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先君晚岁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

6、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徽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普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轻时好施。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于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7、               (节选自《苏辙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平确的一项是(3分)A.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属:写作B.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       杜:关闭C.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 发:发展D.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恨:遗憾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学术成就的一组是(3分)①比冠,学通经史 ②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③今见《庄子》,得吾心矣④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⑤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⑥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8、概括和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