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内容”还是教“形式”,这不是个问题

教“内容”还是教“形式”,这不是个问题

ID:8933970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2

教“内容”还是教“形式”,这不是个问题_第1页
教“内容”还是教“形式”,这不是个问题_第2页
教“内容”还是教“形式”,这不是个问题_第3页
教“内容”还是教“形式”,这不是个问题_第4页
教“内容”还是教“形式”,这不是个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内容”还是教“形式”,这不是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内容”还是教“形式”,这不是个问题  教“内容”还是教“形式”,这不是个问题    朱煜    我的江苏朋友张学青,听了浙江王春燕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后写了些感想,其中讲到了“教内容还是教形式”的问题,还说王老师的课引起了“广泛讨论”。恰巧,我对这个问题也颇有兴趣,于是找出《人民教育》2009年第2期,把王老师的课堂实录看了两遍。过了一天,我又在《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1期上读到了王老师的课堂实录和老师们的讨论。两本教育类杂志在同一个月中对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同一堂课做出如此迅速的反应,这很少见。这堂课人们议论的主要问题有两

2、个:一是略读课能不能上成精读课?二是语文课,是教课文内容还是教表达形式?这里,我只想谈谈第二个问题。    张学青老师对《猴王出世》一课的教学有自己的看法,她说:“像《西游记》这样的文学经典应以怎样的方式进入课堂呢?我以为,还是要以文学的方式还它一个文学。试问:阅读小说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将选择并拥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可是我们的人生经历是多么有限,我们对事物的感受又是多么肤浅。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希望感受各种各样的人生滋味。小说,就可以满足我们的这种愿望,带我们走进‘构筑’的各种各样的世界里,去经历那个世

3、界里所经历的人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我们的思想、视野拓展了,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也丰富了,对自己的人生选择也便多了一些自觉。如果在这其中,又领悟到了小说创作的秘诀或是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精妙,那也是副产品。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小说家的。在小说的世界里成长,其意义远比学到一个好词好句重要。如果我教《猴王出世》,就不会把重点放在‘怎么写’上,而会以‘石猴何以成王、它与众猴的区别在哪里’为主线,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发现石猴的性情和品格。”    基于上述分析,张学青老师做了如下设计:    1.“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

4、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突出他的自由天性、他的热情与活力、他的良好而广泛的人际关系。    2.“我进去!我进去!”这就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的猴头。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往往并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而在于他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使命。不管里面是什么,都要往前闯一闯。    3.“瞑目蹲身”“一纵”“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再走再看”一系列动词,展现了一个举重若轻、胆大心细、机灵而又智慧的石猴。    4.“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5、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探得好住处,想到的是众猴同去。有难独当,有福共享,现代的领导人要学学石猴的素质。    5.“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有点猴急,但却不乏王者的自信。“美猴王”这一名号很有意思,美哉猴王,美在哪里?这是可以收得住全篇的一个话题。此外,作为《西游记》的节选,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引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愿望。照我对学生阅读心理的猜测

6、,学生大概不会因为《猴王出世》中的语言很有特色,就去找原著来阅读。假如抛给学生一些话题或者问题,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就有可能被激发出来。例如:    1.这一课中石猴将自己的名号改为“美猴王”,在后来的故事中,他还有哪些名号?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命名的?    2.西游路上,谁的法力最高?谁的兵器最厉害?一路经历了八十一难啊,你认为哪一难最为艰难?    我觉得,较之王春燕老师把品读具体词句的表现形式当作本课的教学重点,张学青老师的设计更合适,因为文学作品用这样的方式来教效益更大。另外张学青老师在自己的文章里还补充道:“窃以为,《西

7、游记》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并不是十分出色……比起《水浒传》来逊色很多。我觉得吴承恩的《西游记》最大贡献在于将神话、童话的特性融在小说里,其丰富的想象力是让人惊叹的。”尽管如此,王老师上这堂课的意图—要由重“内容”转变为重“形式”,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起关注课文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如何变得“精确妥帖”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完全是正确的。    李海林先生对语文教材的价值有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语文教材是由相互之间在内容上没有必然联系的若干篇文章组成的。这些文章,原本并不是作为教材而编写的,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存在的。它们原本作为

8、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可称之为‘原生价值’。……但是,这些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它们的价值便发生了增值和变化。它们原本所有的传播信息的价值仍然得以保留,但它们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这种‘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