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

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

ID:8938177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2

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_第1页
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_第2页
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_第3页
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_第4页
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_第5页
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_第6页
资源描述:

《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  立足文情顺应学惰——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    /姚依婷    随堂练笔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推进中,基于文本特点,专门设计的一个现场语言训练环节,其价值在于即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语言实践、发展语文能力的路径与平台。然而,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小练笔,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效率,不顾学情随意介入等误区,使得课堂小练笔流于形式,甚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笔者认为,顺应学情,立足文情,是提高随堂练笔有效性的基本路径与策略。    一、立足文情:基于教材特点,因文而异    语文课堂小练笔

2、设计的关键在于:语言训练点的捕捉与铺设,要与文本内容、阅读感悟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有情有形”的语境中纵深思维,习得语言运用。    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章的独特写法,应基于文本,指向言语,找准只属于“这一课”的言语训练点。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宜“文情”的仿写、延伸性写,或者其他动态的随堂练笔。    1.“迁移式”的读写练笔。    在文本阅读中,学生除了能够习得词语、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之外,还可从中获得大量的迁移语言的时机与载体。比如,典型句式的迁移,独特构段方式的迁

3、移,别具一格的写作方法的迁移,等等,这些文本特色显然是设计随堂练笔的最好资源。    人教版六上第四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一组伟大的人物形象:《再见了,亲人》中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桥》中的老支书,《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瑞恩。有位特级教师设计了“写颁奖词”的随堂练笔,并提供范例,让学生上网阅读“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学会迁移,精确用词,精练概括,个性化表达,学生的写话水平果然有了很大提升。    生1:老支书颁奖词:千钧一发时,他沉着镇定,是

4、中流砥柱:四面危机时,他先人后己,将生命的天秤推向了群众。他用行动诠释着干部的责任。    生2:老班长颁奖词:他,把别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愿意放弃一切。他平凡,却塑造了伟大。一个小小的鱼钩,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记录着人类历史上那段空前的壮举。    生3:志愿军战士颁奖词:枪林弹雨,方显英雄本色。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他们无私地奉献着。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有着亲人般的关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合情式”的补写练笔。    选编到语文教材的许多文章都体现出

5、“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含蓄之美”,而这些“含蓄”留下的“空白”地带,恰恰是设计随堂练笔的最佳契机。如看课文插图开展说话练习,借助课文特殊标点开展补白练笔,抓文本关键词设计延伸性的补写,等等。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慈母情深》,学至尾声,在学生深深地感动子母爱的伟大付出时,王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我鼻子一酸,攥着钱包跑了出来,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我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啊!可以写悔恨,可以写决心,可以写懂事等,母亲这个词不得少于三次。”学生的情已被激活点燃,情动辞发,此时的练笔

6、达到了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很显然,在文本的“空白处”设计并介入别具特点的随堂小练笔,能活化词语、句子的形象,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使语言变得饱满、丰润,富有生命活力,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入解读。    3.“合理式”的改写练笔。    让学生在依据自己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某些句、段进行合理、创造性的改写,往往能够获得意外的效果。特级教师虞大明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轻松了解祖父的园子五彩缤纷、应有尽有、生机勃勃的特点,体会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在此前提

7、下,充分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表达的语言规律,让学生思考:在写的九件事中,为什么把铲地写得最具体?为此设计了让学生自由选择一段改写,然后再与原文进行对比。(语文教学论文 ..)这个随堂练笔,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借助自身的语言实践经历,更深入地了解文本主旨,把握文本的表达特色。    简言之,随堂练笔要立足“文情”,因文而异。一方面要注重练笔内容与教材特点的统一,另一方面要讲求练笔形式的灵活与多样化,但要追求形式的朴素化及实用性,避免走入“华而不实”的误区。    需要注意的是,每

8、一篇课文都有着自身固有的“语境”,在文本内涵与表现形式上都有一定的独特性。为此,并非每一篇课文都需要介入小练笔。随堂练笔的设计与介入要“立足文情”,避随意而为或刻意而为的生搬硬套之嫌。    二、顺应学情:立足学生差异,因人而异    1.摸清起点,以学定练。    “摸清起点”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对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练笔。    二是随堂练笔的设计在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