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xx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ID:8942797

大小:75.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4-13

xx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_第1页
xx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_第2页
xx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_第3页
xx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_第4页
xx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xx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xx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科教兴国战略,顺应我国及全球21世纪农业发展的需求,根据xx市情,按照《安徽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和市政府建设生态xx总体规划要求,制定xx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一、xx市生态农业建设现状xx市地处皖东、江淮之间,是典型的丘陵地貌。现辖天长、明光2市(县级),定远、凤阳、来安、全椒4县和南谯、琅琊2区,180个乡镇,2249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431万,其中农业人口332万,占77%。国土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其中低山3155平方公里,占23.7

2、%;丘陵8644平方公里,占64.9%;平原471平方公里,占3.5%;圩区739平方公里,占5.5%;湖泊319平方公里,占2.4%。全市耕地面积60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84万亩,占64%;有效灌溉面积480万亩,占80%;旱涝保收面积360万亩,占60%。作为长三角经济区域的边缘,南京都市圈的组成部分,xx市具有承东启西、衔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京沪、淮南和筹建中的宁西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以合宁、合徐和建设中的蚌宁高速公路及诸多国道、省道为骨干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内河航道直通长江、淮河,距南京、合肥机场分别为60公里和

3、110公里,交通便捷。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程控、移动覆盖全市,供电、供水、供气能力不断扩大,各类金融机构可直接办理外汇业务。(一)生态环境状况xx市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夏热冬寒,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常年平均气温14.8℃-15.4℃,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0.9℃-1.9℃,极端最低气温达-23.8℃;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8℃,极端最高气温达41.5℃。全市历年平均降水日数112天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980毫米左右,时间分布上春雨适中、夏雨集中、秋冬少雨,地域分布上南部略高于北部。

4、常年无霜期218天左右,初霜出现在11月初,终霜在3月底4月初。我市土壤共分淋溶、初育、半水成、人为四个土纲和水稻土、黄棕壤、潮土、紫色土、石灰土、粗骨土、石质土、砂浆黑土8个土类。耕地土层深厚,大部分深度在1米左右,土壤较为肥沃,平均养分为有机质1.77%、氮0.11%、磷0.04%、钾1.65%,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境内河流纵横,共有淮河、滁河、白塔河等河流37条,高邮湖、沂湖、洋湖、女山湖、七里湖、花园湖、高塘湖等分布各地。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库1059座,总库容30亿立方米;塘坝12万座,总库容7亿立方米。全市共有林业用地250万

5、亩(其中有林地2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8%,活立木蓄积量800万立方米。全市共有水面面积220万亩,其中可养水面204万亩;草场面积300万亩,其中天然连片草场80万亩。(二)农业及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在1250万亩左右,复种指数达205%;年饲养生猪500多万头、羊120多万只、禽1亿只;养殖水面面积达115万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山芋、油菜、花生、棉花、茶叶、畜禽、鱼蟹等多种农产品,历史上是长江北岸著名的鱼米之乡,有“安徽粮仓”之称,是我国大型商品粮基地、长江流域优质油菜产业带主产区、出口水产品养殖示范区、

6、菜蓝子基地和定远猪商品生产基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常年粮食总产65亿斤、油料8亿斤、棉花36万担,肉类总产35万吨,水产品22万吨,是传统的农业大市。2002年,人均粮食、油料、肉类、水产品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2002年全市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81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6%,其中小麦优质化率达76.3%、油菜优质化率达86.4%、水稻优质化率达76%。畜牧业上大力引进推广三元杂交猪,使之已占生猪饲养量的48%以上。同时调整畜禽结构,耗粮型的猪禽与食草型的牛羊之比已由8:2调整到了7.5:2.5。全市名特优新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8.54

7、万亩,占养殖总面积60%。全市通过承担“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丰收计划”、“沃土计划”、“重点农技推广计划”、等,以及种子工程、水稻旱育稀植、麦油高产攻关、白色工程、畜牧进位工程、渔业致富工程、菜篮子工程、生态家园示范工程等重点项目,大力推广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保优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作物平衡施肥及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畜禽标准化养殖和疫病程序免疫技术,优质水产品健康养殖和蟹鳜混养技术,农业减灾和救灾配套技术等,适用技术组装配套能力逐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农牧渔业增产增收。“九五”以来,全市

8、共取得省、市两级农业成果50多项,获奖成果30多项,其中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引进推广获省农村科技特等奖(第三完成单位)、优质水稻丰产栽培技术推广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杂交油菜“皖油9号”获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蟹鳜混养技术推广获市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