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倪梁康

02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倪梁康

ID:8962118

大小:56.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4-13

02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倪梁康_第1页
02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倪梁康_第2页
02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倪梁康_第3页
02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倪梁康_第4页
02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倪梁康_第5页
资源描述:

《02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倪梁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倪梁康每个哲学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哲学传统的影响。完全无传统的哲学家在哲学史上尚未出现过。一个哲学家或是接受哲学的传统,或是反抗这种传统,以此方式提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大多数哲学家是两者兼而有之。如果承认这一事实,那么休谟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易于理解。这种关系一眼看来似乎很狭窄,人们毋宁把它看作是一种对立。这位英国哲学家被视为经验论者,而那位德国哲学家却以其观念抽象的方法(Ideation),或者说本质直观的方法为标志;休谟坚持其怀疑论的彻底性,胡塞尔则始终追求一门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除此之外,在胡塞尔看来,休谟是“极端的心理主义”的创始人[1],他

2、早在其“突破性著作”(海德格尔语)《逻辑研究》中就对这种心理主义进行过斗争,并且此后从未间断过这一斗争。尽管如此,在这些对立后面,人们不难发现两位哲学家的相通之处。胡塞尔是一位受到哲学传统影响的思想家,这不仅表现在,他不懈地反抗着这种传统,而且也在于,他在某种程度上接受这种传统[①]。在这个意义上,胡塞尔把休谟看作是两个在哲学史上对他自身哲学思想发展具有最大影响的哲学家之一[2]。我对胡塞尔与休谟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以两个概念为出发点——休谟的信仰概念与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此外,这里的研究与其说是客观的,不如说是带有现象学立场的。在这个意义上我可以将标题改写为,休谟的信仰概念所提出的问题

3、与胡塞尔意向性概念所做的回答。休谟的信仰(belief)概念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它常常混杂着哲学的意义和日常的意义。甚至在哲学的意义中,它也包含不同的含义。在他的《人性论》和《人类理解研究》中,休谟对这个概念做过多次的,然而不尽相同的定义。它的主要含义之一是现实性意识,即我们在获得印象和某些观念的同时所具有的一种对现实的信念。印象与观念是一切感知中的两个类型,“它们由于各自的强力与活力的程度不同而相互区分”[3]。印象自身包含着所有观念和思想的起源,因而是第一性的;相反,观念则是第二性的。胡塞尔在其对休谟的批判中常常将印象等同于感觉[4],观念等同于理念(Idee)[4]。感觉(印象

4、)在休谟那里首先是某种直接、当下地被感觉到的东西,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感觉内容。它们是外感知或内感知的内容。而观念则是某种被表象之物(Vorgestelltes),或者说,表象内容。由于观念是感觉的复本[5],因此观念也可分为对外感觉的表象和对内感觉的表象,即外感觉与内感觉的复本[②]。休谟的印象与观念两概念的含义大致如上[6]。在胡塞尔的哲学中很难找到与印象和观念相似的概念。在胡塞尔对时间意识的分析中他尽管运用了“印象”或“原初印象”的术语,但它们在胡塞尔那里所指的是形式,即当下体验在其中被给予的那个形式[7]。我们同样可以将它们称之为“原初的被给予方式”。相反,如前所述,印象在休谟那

5、里则大都是指直接当下的感觉内容。就观念而言,胡塞尔虽然把休谟的观念称为理念,但这个理念却不能等同于胡塞尔的理念概念。胡塞尔的理念应当被理解为本质(Wesen)[③]。胡塞尔认为:人们可以具有两种直观,即感性直观与本质直观,以此他既反对了休谟并且也反对了康德。本质直观虽然以感性经验为出发点,但在本质直观的过程中,本质也可以直接当下地被把握,正如在感性直观中,被感觉之物直接当下地被把握一样。因此,理念并非像休谟所说的那样,只是感觉的复本。这些区别体现了两位哲学家的重要特征。对于休谟来说,印象(这里指感觉内容)和观念(指表象内容)完全有可能是相同的。例如,我看桌上的一个花瓶。尔后,当这个花瓶

6、不在这里时,我想象它。花瓶始终是同一个。这意味着,仅仅根据两个感知的内容(对花瓶的印象和对花瓶的表象)是无法区分这两种感知的。因此必然存在着某种使它们相互区别的东西。休谟认为,如果人们将印象与观念相比较,就会立即发现,“它们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强力与活力的程度不同”[8]。有时他也说,区别必定在于人们拥有印象与观念时所具有的方式如何。这种强力与活力的程度以及拥有的方式被休谟称为信仰。它是唯一使印象区别于观念,并使真实的观念区别于虚构的东西。休谟在信仰概念上徘徊踯躅。这不仅表现在《人性论》中,而且也表现在《人类理解研究》中。在《人性论》中他用几个章节和一个附录来说明信仰,在《人类理解研究》

7、中则花费了第五章的第二部分。他将信仰定义为“某种为精神所感觉到的东西”[9],某种为这位直觉主义者和经验论者所常常诉诸的一种感受。“如果我们试图对此感受下一定义,那么我们会发现,这纵然不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却也是一项极难完成的任务。”[10]我们只能说,这种感受在每一印象中都为我们直接地感受到或体验到,但它仅仅在某些观念,如回忆中为我们体验到,在另一些观念中,如虚构中却不为我们体验到[④]。所以,意识进行的强力和活力,意识进行中的这种感受,信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