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

ID:8974995

大小:57.4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13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_第1页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_第2页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_第3页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_第4页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奥普拉编号:gswhywbx4----006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王安章审核人:王安章编制时间:2014年11月18日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2、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3、理解词中典故运用所取得的艺术效果。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辛弃疾

2、词的艺术风格。2、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学法指导诵读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到宋词的豪放派向来以“苏辛”并称,辛弃疾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苏词的豪放风格,“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词的豪放风格与其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生活是分不开的。二、知识链接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3、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辛弃疾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气势恢弘,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辞、歌、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

4、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三、自主学习1、注音:玉簪()螺髻()鲈鱼堪脍()揾英雄泪()孙仲谋()舞榭()巷陌()金戈()元嘉()狼居胥()仓皇()可堪()佛狸祠()拓跋焘()张浚()王玄谟()2、解释下列词语,掌握在词中的意思:风流寻常草草:北顾:可堪:答案:1、zānjìkuàiwènmóuxièmògējiāxūhuángkānfótāojùnmó2、风流:英雄业绩。寻常:平常。草草:草率。北顾:北望。可堪:不忍。四、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指导朗读1、听

5、读录音提示:①把握韵脚,际髻、意、未、气、泪,韵脚均为入声,应读得浑重有力一些。②下阕中有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应读出激愤、忧愁、感慨的基调。③全词抒情色彩浓烈,朗读时注意把握。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二)赏析探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上阕即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下阕直抒胸臆,是一首慷慨沉郁的悲歌,唱出了词人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沸腾的激情,表达了词人请缨无门的愤懑、怨恨和痛苦。辛弃疾满怀爱国热忱,活捉叛徒张安国,率耿京义军的余部渡淮南归。但是,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却并未对他加以

6、重用。他上疏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上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也未受到重视,十多年来他只是担任过一些地方官的僚佐。淳熙元年(1170),他应叶衡之聘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登上建康城西下水门城楼上的赏心亭,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想到报国之志得不到实现,于是便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1、上片(1)前两句写江景,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些词句富有表现力。策略:注意赏析“千里”“无际”。【明确】抓住了江南秋季的特点,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气象阔远。“

7、楚天”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水随天去”的“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写出了江南秋季的特点。(2)“遥岑”三句是写山,采用了什么手法?“愁”“恨”缘何而发?策略:注意赏析“愁”“恨”,可结合姜夔《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的“厌”,更便于学生理解。【明确】“遥岑”即远山。放眼望去,那层层叠叠的群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的螺旋形的发髻,这些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作者采用移情及物的手法,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愁恨”从何而来?词义间留

8、下的空白给了读者想象的余地。北望之际,中原收复无日,南望之时,朝廷主和,偏安一隅,志士不得其位,以上种种是词人恨之深、愁之大者。(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写景,组织学生讨论“落日”“断鸿”“游子”几个意象的含义。【明确】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楼头,失群的孤雁传来阵阵的哀鸣,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