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发展文化旅游东风到

万事俱备发展文化旅游东风到

ID:8978266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3

万事俱备发展文化旅游东风到_第1页
万事俱备发展文化旅游东风到_第2页
万事俱备发展文化旅游东风到_第3页
资源描述:

《万事俱备发展文化旅游东风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万事俱备发展文化旅游东风到——聚焦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下)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3-02-1909:14   阅读次数:31   选择字号:T

2、T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甘肃文化建设。温家宝、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马凯等先后多次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或指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均把甘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条件。万

3、事俱备东风也到  2月19日,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新闻发布会将在北京举行。华夏文明传承示范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甘肃来说,有着双重的意义。文化部给出的评价是这样的:“甘肃省立足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的《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总体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措施要求具体,体现了中央有关文化建设的精神,涵盖了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规划,该方案总体步骤分为两个阶段:2012年—2015年为第一阶段。从2012年开始,制定出台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启动实施示范区建设重点项目,到2015

4、年,形成示范区基础框架,大多数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2016年—2020年为第二阶段。从2016年开始,全面实施示范区建设项目,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弘扬和开发利用,到2020年把甘肃建设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现代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边指着一边念,安徽商会会长邵珠岭对自己内心的喜悦丝毫不加掩饰,因为他再次嗅到了商机。  “在经济的崛起中,文化是一大部分。

5、”针对文化复兴的作用,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举例称,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的25%,英国的文化产业占GDP的16%,日本的文化产业占GDP的15%。北京市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文化产业所占GDP的比重由5%上升到15%,而我国现阶段的平均数字为3.47%。“甘肃文化产业在甘肃GDP中占多大比重,我没有查过资料,但相信不会太高。因此,中原经济的崛起应该包括文化的崛起,文化产业份额如果能够提高到15%,那甘肃的发展就到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2012年12月,文化部就报告初稿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向中宣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诸多部委

6、征求了意见。  2013年1月8日,文化部回复称:“各部门总体上持支持态度。我们对各部门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予以吸收。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议删去《总体方案》中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相关内容。我们将《总体方案》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进行了对照,凡是这两个文件中提到的项目予以保留,未提到的予以删除。”不走寻常路,不走重复路,修改后的《总体方案》更加突出了自己的特色。  按照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管钰年的理解,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大项目总体而言分为以保护、传承为主的文化事业项目和以创新、发展为主的文化产

7、业项目两大类。甘肃一方面要抓好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等保护传承项目,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好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兰州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等建设。受益初尝创新仍在  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关联度大,与之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文化兴盛,百业兴盛。近年来,张掖市扬长避短,进一步实现区域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出了文化和旅游结合的《CIS战略的张掖》和以张掖为例的《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国家级综合示范区旅游与文化资源

8、融合问题初步研究》的课题研讨。深入挖掘张掖丝路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裕固文化、湿地文化、红色文化内涵,积极创作艺术精品,集中力量打造了《天籁·裕固》、《东纳藏族歌舞剧》、《仙姑传奇》、《扁都神灯》、《张国臂掖》、《甘州乐舞》等特色突出、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剧目,集中体现“宜居宜游金张掖”的文化旅游品牌。同时,各种民间文学、民间小调、民间收藏、剪纸、雕塑等民间文艺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展现出勃勃生机,重现“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让金张掖的历史文化活了起来。  张掖还积极探索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开发的思路,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

9、善。张掖对文化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推进文化支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