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君子风范——孝子

先秦君子风范——孝子

ID:8983949

大小:18.8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4

先秦君子风范——孝子_第1页
先秦君子风范——孝子_第2页
先秦君子风范——孝子_第3页
资源描述:

《先秦君子风范——孝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先秦贵族的道德伦理中,“孝”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观念。之所以如此,因为孝是家庭道德的核心。许慎《说文解字》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尔雅》也说:“善事父母曰孝。”儿子善事父母,是人伦之常情,其根本乃在于那种永不能割断的血缘。从这一点来说,孝的感情最能体现人的本性,也是先秦君子们在诗歌咏唱中最动人的题材。在《诗经》中,有多首抒发这种孝子之情的诗章,其中《小雅·寥获》是最人的一篇,现引之如下:在中国文学史上,这大概是现存最早的一首抒发孝子深情的诗篇了。从诗中看,作者是个外出行役之人,父母病亡时不在身边。人神幽隔,路远难回,父母的养育之

2、恩尚未报答,这能不让他痛断肝肠吗?此诗的第一、二两章先言父母养育自己的憔悴劳苦,往事历历似在心头;三章言自己丧失父母的孤苦伶仃,出门时忧愁万种,回来后仍无家可归。第四章呼天自诉,连用9个动词和9个“我”字,一讲父母养育的大恩大德,可谓字字是血,声声是泪。第五、六两章重言自己行役在外,不能终养父母的遗憾,并通过和别人的对比写自己的抱恨之深。由此可见,这首诗的作者是怀着悲痛欲绝的情感来写的,这种孝子之情,千年之后仍能催人泪下。《小雅·寥我》是周人的创作,《诗经》中表现同类感情的诗篇还有《邺风·凯风》、《魏风·涉峪》、《唐风·鸿羽》、《小雅·秋杜》等。这些抒写孝子

3、之情的诗篇都被选进作为当时贵族文化教本的(诗三百》中,可见时人对它的重视。《吕氏春秋·孝行览》曾引用《商书》中的一句话:“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今存甲骨文中己有孝字,由此可见“孝”的观念在中国产生之早。周代贵族更把孝当作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史记·鲁周公世家》开篇就言周公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诗经·大雅·既醉》本是周代上层贵族祭祀祖先的诗歌,诗中反映了当时的风俗,在祭祀时,有人装扮成祖先神,其名叫“尸”,主祭者献上丰厚的祭礼,祝愿祖先神能够尽情地享用,并能赐福于他的后代子孙。祭祀结束后举行盛大的宴

4、会,“尸”则代表祖先神的意志向主祭者赐福。其中有几句话这样赞美祭者:周代贵族君子的一片孝子深情,在这些祭祀歌唱中得到了升华和强化。孝子深情反映在诗中,更反映在日常生活小事里。孔子的弟子子路是个孝子。他早年家庭生活贫困,常吃野菜为生,有时为了给父母弄点粮食,甚至到百里之外去借米。后来名显诸侯,列鼎而食,父母却已去世。于是他感慨地说:“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今日虽已富贵,可是人生却如光阴过隙一般。草木虽然还想生长,可是老天却降下严霜;贤者想要孝敬父母,可惜双亲的寿命不长。我今天宁愿还像往日那样自吃野菜而为双亲背米,可是苍天却再也不给我那样的机会了!”①这种孝子深

5、情的语言,丝毫不亚于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它同时也让我们想起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名篇《拢冈降表》在那篇怀念父母的文章里,欧阳修所写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孝子。2.父命不可违周人重孝,除了强调它在家族关系中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它推广为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基础,让它在维护整个社会秩序中发挥巨大作用。孔子的弟子有子曾说:“一个人在家中如果孝顺爹娘,尊敬兄长,就很少去犯上;不好犯上而好作乱的人更是没有。”(《论语·学而》)所以《吕氏春秋·孝行览》说:“凡是统治天下、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先本而后末。所谓治本,不是让他去耕地种田,而是要让他治人。治人也不

6、是先把一个人由穷变富,由多变少,要治人之本。人之本最重要的就是孝。国君孝,就会名声显耀,下面敬服,天下赞誉。大臣孝,就会对君忠诚,作官清廉,有难敢死。士民孝,就会努力种田,坚守战场,不临阵败退。所以说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人间万事的纲纪。”这话虽出于战国后期,但是衡之西周春秋的君子言行,也是颇有概括力的。先秦君子重孝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对父亲的绝对服从。父命不可违,由此甚至演出一幕幕悲剧。如卫太子极不愿逆父而求生(《史记·卫康叔世家》),伍尚明知父亲召他将会被人害死仍然前往(《左传·昭公二十一年》),都是因为不违父命而死的。最著名的则是申生的故事:这是春秋前期

7、发生在晋国的一段非常悲壮的故事,也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关于孝子传说中最早最生动的一个故事。申生本是孝子,对父亲从来没有过二心,可是在骊姬的谗言迫害下,却最终自杀而死。申生的死是冤枉的。他本来可以逃跑,躲过这无谓的死亡;也可以申辩,洗刷自己的冤屈。但是他都没有那样去做,他的老师杜原款也没有那样去教他。为什么,就因为他J洛守着当时贵族的孝道。在他看来,自己的冤屈固然可辩,但是那必然要使父亲身背恶名;自己固然也可以逃跑,但逃跑本身也同样是向世人宣传了父亲的过错。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来承担罪过,勇敢地去死。申生的这种想法在今天看来也许过于愚腐,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其道

8、德价值观的崇高,他把孝道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