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临床观察

ID:8985241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4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临床观察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未得到彻底治愈,或者患者体质较差,抵抗力低下病情迁延而致。但也有可能无急性盆腔炎的病史。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劳累、受凉、宫腔手术等原因,可有急性发作。部分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无病原体。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常反复急性发作。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损伤。笔者多年来对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药辩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患者一般情况在2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按中医辨证分型,寒湿凝滞型132例、气滞血瘀型28例、气血两虚型30例、肝肾两虚型10例。患者年龄在20-30岁

2、67例、30-40岁123例、40-50岁10例。病程在一年内112例、1-3年64例,3年以上的24例。1.2临床表现小腹不同程度疼痛、坠胀174例,腰骶部酸痛、坠胀感147例,白带多、质稠、色黄、有异味68例,白带量多、质稀薄34例,畏冷、肢冷,经期小腹冷痛98例,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淋漓不净、倦怠乏力56例。性交后下腹及腰骶部不适、坠胀感43例。妇科检查: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压痛,可触及条索装增厚输卵管132例,一侧或双侧扪及囊性包块42例,骶韧带增粗、触痛72例,子宫体压痛102例。B超显示:子宫增大伴盆腔积液168例,附件区炎性包块46例。1.3治疗方法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进行分

3、型。采用温经化瘀、补肾、舒通肝气的治疗方法。方剂组成:茴香15g、炮姜15g、桔核15g、川楝子15g、炒元胡20g、灵脂15g、蒲黄15g、肉桂15g、赤芍20g、乌药20g、当归15g、川芎15g、香附20g、炒没药15g,水煎空腹服用,每日一剂。随症加减:乳房胀痛加柴胡20g、青皮20g。小腹冷痛、白带量多、稀薄,加黑附子5g,腰骶部或腰两侧酸痛加杜仲20g、川断20g、熟地25g、芋肉25g。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断、倦怠、乏力,用固冲汤治之。10天为一疗程,经期停药。对服中药有困难的患者也可采用中药灌肠。灌肠方剂组成:酒大黄5g、牡丹皮15g、桃仁15g、红花15g、

4、红藤15g、败酱草40g、泽兰20g、黄连15g、连召20g、金银花30g、三棱10g、莪术15g,水煎备用,每剂200ml。排便后用导尿管插入肛门15-20厘米,用50ml注射器缓慢注入。用药前加温36-37℃,每次100ml,保留灌肠一小时以上,10日为一疗程。1.4疗效标准治愈:自觉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附件区无压痛。无增厚及包块;B超提示盆腔影像正常。显效:自觉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附件无压痛,附件增厚明显减轻,或附件包块明显缩小。B超提示附件包块明显缩小。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妇科检查:附件区压痛不明显,附件增厚或包块缩小,B超提示附件包块稍缩小。无效:治疗前

5、后,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2结果  本组患者服中药治疗1-4个疗程。其中一个疗程42例,两个疗程88例,3个疗程61例,4个疗程9例。临床治愈142例,占71%。显效43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6%。其中8例无效患者中,两例服药一疗程,其余6例不足一疗程。3讨论2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上辨证以寒湿凝滞型患者居多。在200例患者中有132例属此型患者,也有部分为气滞血瘀型或两者合并为病30例;气血虚弱型和肝肾两虚型38例。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多由经期受寒,或经常生活和工作在寒冷的环境中,产后或妇科手术后调养不良。产后百脉空虚之时寒湿之邪趁虚而入,外邪与

6、淤血互结,积聚胞宫,而伤及冲、任、带脉,更加之寒性收引凝滞、阻塞气机,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气滞血瘀,脏腑功能失调。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运用温经化瘀、舒通肝气为主的温经化瘀汤,经辩证分型口服治疗。也可配合中药灌肠,温经化瘀。汤中炮姜、茴香肉桂、乌药,温经散寒,为君药。灵脂、蒲黄、没药、赤芍、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为臣药,桔核、川楝子、元胡、香附行气止痛,为佐使药。根据“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的病机指导,以调和气血,行淤止痛,温经散寒,理气化瘀为治疗原则。辨证是治疗的关键,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的症候,四诊合参,采取不同的口服药物治疗,以调整阴阳,改善机体的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寒

7、湿凝滞型的患者应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气滞血瘀型应以调和气血,行淤止痛。总之,治疗本病应遵循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攻之的治疗原则。该病是以下腹痛、坠胀等症为主的妇科疾患,病变部位在盆腔,因此采用中药灌肠治疗也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根据中医理论脏腑的表里关系,胞宫与附件与直肠相邻,且直肠毛细血管丰富,粘膜组织疏松,药液灌肠后通过直肠粘膜吸收直达患处,增加了盆腔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浓度。也避免了因服中药困难而放弃中药治疗。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表明,败酱草、牡丹皮、黄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