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单调性说课稿-专用

函数单调性说课稿-专用

ID:8987678

大小:49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4

函数单调性说课稿-专用_第1页
函数单调性说课稿-专用_第2页
函数单调性说课稿-专用_第3页
函数单调性说课稿-专用_第4页
函数单调性说课稿-专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函数单调性说课稿-专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函数的单调性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评价六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不妥之处,敬请指教。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是《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其中第三节是“函数的基本性质”,该节中内容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最值、函数的奇偶性。总课时安排为3课时,“函数的单调性”是本节中的第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以及应用定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学生在初中学

2、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以及性质,对增减性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函数单调性的严格定义,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而在高二,我们还将继续利用导数为工具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初中学习的延续和深化,又为以后学习三角函数、不等式、导数等其它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比较数的大小、函数的定性分析以及相关的数学综合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因此本节是高中数学中的核心知识之一,在函数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在学习函数单调性之前学生已经对集合的定义、函

3、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函数单调性的概念的理解也要与前面内容密切相关。由于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学习过程中仍需一些直观感性的认识作为依托,有条件的做好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同时还需了解教授的班级的学生具体学情,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意义,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正确表述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的概念;明确掌握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与步骤;并能

4、用定义证明某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2)过程与方法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时,以初中学过的几个函数图象为素材,逐步由形到数,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发现函数图象在上升和下降时函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再推广到一般情况,得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用运动变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艺术美,养成用辨证唯物的观点看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5、教学重在教学过程,学生在探索的活动过程中,能够主动认知,建构创造力使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对单调性直观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其次,单调性的证明是学生在函数学习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而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叫教学难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归纳并抽象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以及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1.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函数单调性的有关概念的本质理解。难点是利用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证明或判

6、断具体函数的单调性。(二)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与判断。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判断简单函数的单调性。解决策略: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化归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观察、讨论、探究得到单调性概念;同时,有条件的话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通过范例后的变式训练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四、教学方法(一)教法:1、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

7、积极性。2、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设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成功地完成书面表达。3、有条件可应用多媒体,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二)学法:1、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认知飞跃。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概念的形成主要依靠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只有学生对学习对象有了丰富具体经验以后,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进行主动的,充分的理解,因此

8、在本阶段的教学中,我从具体的例子,引入函数的单调性。使学生体会到研究函数单调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