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呐喊》的读后感

关于《呐喊》的读后感

ID:898879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4

关于《呐喊》的读后感_第1页
关于《呐喊》的读后感_第2页
关于《呐喊》的读后感_第3页
关于《呐喊》的读后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呐喊》的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呐喊》的读后感孔乙飞M4131402413级会计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欣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呐喊》实是一部杰作。——茅盾众所周知,鲁迅是中国近现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而这本《呐喊》是这位大文豪的第一本小说集,出版于1923年8月。其中的<故乡》,《阿O正传》,《孔乙己》,《狂人日记》等文章更是发人深省。身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从中更是读出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甚至有些东西在当今社会仍然可以看见。所以,《呐喊

2、》不仅是鲁迅对于当时社会的批判,更是对现代人的鞭策。鲁迅是开一代风气的文化巨人,他的深刻思想,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他崇高的人格力量,感召和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影响和滋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的心灵和写作方式。他的作品,至今依然是我们汲取精神养料的不竭的源泉。但提及《呐喊》何为,呐喊?呐喊,是一种精神,是振聋发聩的呼喊,是触动,引发读者对时代,社会和人生之真谛问题的思考,是现代小说史的开篇之作。呐喊,是一种印证,是鲁迅竭尽全力,渴望唤醒沉睡中国人的印证。呐喊,更是鲁迅一贯的满腔愤激和沉重无奈的流露,是“舒泄愤懑”的夫子自道。鲁迅的《呐喊》是

3、与新文化运动取同一步调的,是“听将令的”。即是为了启蒙,为了改良人生和改良社会而“画出沉默的国人的魂灵”。研读过程及设计安排:从9月份开始上课,我周4晚与周末空闲时间品读《呐喊》,一天一篇并挑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写下自己的感悟。关于《故乡》作者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啊!这里有高远的蓝天,有一望无垠的大海,有广阔的海边的沙地。但在这广阔的天和地之间,又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有活泼的少年闰土,有猹、獾猪、刺猬,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有五彩的贝壳,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这个世界广阔而又鲜活,一点也不狭窄

4、,一点也不空洞。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回忆中的“故乡”并不仅仅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同时更是一个想像中的世界,是作者在与少年闰土的接触和情感交流中想像出来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更是作者少年心灵状态的一种折射。这颗心灵是纯真的、自然的、活泼的、敏感的,同时又是充满美丽的幻想和丰富的想像力的。它没有被“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所束缚,而是在与少年闰土的情感交流中舒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给自己展开了一个广阔而又美丽的世界。那么,少年作者的这个广阔而又美丽的世界是怎样展开的呢?是因为两颗童贞的心灵的自然融合。少年作者是纯真的、自然的,少年闰土也是纯真

5、的、自然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用封建礼法关系组织起来的,而是用两颗心灵的自然需求联系起来的。少年闰土不把少年作者视为一个比自己高贵的“少爷”,少年作者也不把少年闰土机为一个比自己低贱的“穷孩子”。他们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观念。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是畅通无阻的,是没有任何顾忌和犹豫的。我们重新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可以感到,他们之间是想到什么便说什么的,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他们不是为了讨好对方而说,也不是为了伤害对方而说,而是说的双方都感兴趣的话。两个人的心灵就在这无拘无束的对话中融合在一起了。也在这融合中各自都变得丰富了。少

6、年闰土来到城里,“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少年作者通过与少年闰土的谈话,也像看到了过去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世界。总之,作者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实际是少年作者美好心灵的反映,是少年作者与少年闰土和谐心灵关系的产物。但是,这种心灵状态不是固定的,这种心灵关系也是无法维持久远的。社会生活使人的心灵变得更加沉重,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当成年的作者重新回到“别了2O余年的故乡”时,这个回忆中的“故乡”就一去不复返了。在这时,他看到的是一个由成年人构成的现实的“故乡”。关于《阿Q正传》看了鲁迅先生所写的《阿Q

7、正传》,我发现他笔下所描写的阿Q是旧社会的腐败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鲁迅先生用讽刺意味的手法写出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在这篇小说中,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阿Q那“精神胜利法”,这是一个要不得的方法。“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遭受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其高明之处在于遇到困难就逃避,不想去真正地解决问题,不找问题根源所在,只能转身就跑。如果我们读书用“精神胜利法”,就会在同学当中无法立足。而小说中的阿Q为了减轻外来的压力,他只能用自欺欺人的办法来逃避现实,以自负来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使自己永远活在自己所编织的美妙的虚幻世界里。

8、自己明明处于劣势,但因为外在的种种挫折,无奈中,于是只用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灵上的慰籍,但这毕竟是一种自我麻醉的办法罢了,它并不会使自己更强。阿Q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他只能卖劳力生活,经常做短工,别人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还要接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