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

中药学(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

ID:8993282

大小:9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4

中药学(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_第1页
中药学(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药学(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道地药材:指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栽培(养殖)加工合理,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且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中药材。☆☆☆中药配伍: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的需要,以安全有效用药为目的,按照一定法则,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称为中药的配伍。☆☆☆配伍禁忌:凡是药物合用后使治疗效果降低或消除,或使原有毒性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副反应,原则上不能合用,属配伍禁忌。中药炮制:多

2、数中药材,在应用和制成剂型以前,常根据临床用药目的、药材自身特点以及贮存、配方和制剂的要求,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统称为炮制。《神农本草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全书共收载药物365种,对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及服药方法等均有论述。《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政府颁发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该书载药850种,并附有图谱及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本草纲目》:该书综合了16世纪以前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和冶金学等多学科知识,

3、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本草学的范围。中药炮制炮制目的:增效、减毒、纠性、保质量、矫臭味。☆☆☆炮制方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法、其他4。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以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中医临床非常重视对疾病寒热病症的辩证。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用以反映药物补泻散敛等作用特点,是中药性能的一部分。五味的作用,只是反映中药性能中的一个方面,或某类药或个别药的作用特征。归经:指药物对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脏腑或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是用以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4、、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对性味功效相同,而主治病症不太相同的药物,利用归经理论,可以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强临床疗效。☆☆☆升降沉浮:表示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临床用药可利用药物的升降沉浮性能,纠正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调,使其恢复正常。☆☆☆毒性:指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一种性能。毒性是从安全用药的角度反映药物的另一特性。☆☆☆七情是指单行以及其余六种配伍关系的总称。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临床上需要的配伍关系:相须,相使,相畏,相杀。应避免的配伍关系:相恶,相反。

5、十八反:即指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芫花、甘遂;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解表药定义:以发散表邪,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解表是指辛散表邪的药物,用以改善或解除表证的治疗作用)适应证:表邪即六淫之邪从人体皮毛、口鼻侵入引起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或有汗不畅、舌苔薄、脉浮之外感表证。风寒所致——风寒表证;风热所致——风热表证。发散风

6、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蝉蜕、柴胡、升麻、葛根麻黄、桂枝相同点:发汗之力较强,相须配用,治风寒表实无汗重证。不同点:麻黄,宣肺平喘、利尿。桂枝,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止痛及阳虚水肿。紫苏与生姜相同点:发汗之力较弱,可治风寒感冒的轻证,止呕,解毒。不同点:紫苏,解鱼蟹毒。生姜,解毒、止呕作用强。☆☆☆柴胡、葛根与升麻相同点:解表退热,升阳举陷。不同点:柴胡,和解退热力强,为治少阳证要药,偏升举肝胆清阳之气。升麻,发表透疹力强,主治疹出不畅,清热解毒

7、,升举脾胃清阳之气。葛根,发表解肌力强,为治表证兼项背强痛要药,解热生津,升举脾胃清阳之气。☆☆☆清热药定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适应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各种里热证均可表现出身热、口渴喜冷饮、面红、尿赤、舌红、苔黄、脉数。常见有脏腑实热证(温病气分证)、脏腑湿热证、血分热证(温病营血分证)、热毒病症以及阴虚内热等里虚热证。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夏枯草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清热凉血药

8、——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石膏与知母相同点:治疗肺热咳喘,胃火上炎症。为治疗邪入气分、高热烦渴的要药不同点:石膏,收湿敛疮,用于湿疹、湿疮、水火烫伤等。知母,滋阴润燥,治疗肺、胃、肾阴虚证。☆☆☆黄芩、黄连、黄柏与龙胆相同点:清热燥湿药不同点:[黄芩]——长于清泻肺火,燥湿作用广泛,主治多种脏腑湿热证。[黄连]——长于清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