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的管理学论文

关于老子的管理学论文

ID:8995592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4

关于老子的管理学论文_第1页
关于老子的管理学论文_第2页
关于老子的管理学论文_第3页
关于老子的管理学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老子的管理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装------------------------------------------订-----------------------------------------线----------------------------------------班级姓学号-广东商学院答题纸(格式二)课程中国哲学智慧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成绩 评阅人贾未舟评语:==========================================《道德经》——管理思想[摘要] 老

2、子哲学含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想本质是“无为而治”,学习老子的管理思想,对于搞好管理工作大有裨益。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子管理思想的探讨,为现代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老子 哲学 自然以人为本4学了道德经这门课,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老子,从中我明白了一些关于老子的管理哲学。老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一书。2005年世界哲学日《道德经》一书获选最受欢迎著作。老子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即:明古之理,可治今之事。当代企业管理者,既可参透老子学说,以其察明当代中国人思想深处许多固有观念,明确管理思想轨迹;又可从老

3、子智慧的言论中,觉悟出许多具体的管理技巧和手法,《道德经》管理思想对企业领导者正确认识经营管理之道有重大的积极意义。这正是我喜欢道德经的最大原因。我还知道,尽管我表面上好像是懂了老子的一些管理哲学,但面对真正的管理时,我未必能够马上用上去。应该是通过用心去不停比较和总结,才能掺透其中的一些哲学。目前我了解了三种关于老子的管理哲学。  一、“无为而治”——老子管理思想的本质   1.“无为而治”的基本含义: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哲学的根基是“道”,从道出发老子认为道的自然本性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里所说的“自然”,是道的存在

4、状态,这种存在状态是毫无勉强、不受外在约束的自由自在状态,即自己如此的状态。这里所说的“无为”是道的主体态度,这种主体态度是不强作妄为,顺其自然的态度。这就是说,道是自然的,所以常无为,然而正是这种无为的道生成万物,所以又无不为。就道生成万物的无执无施、无意无为而言,“道”是“无为”的。就天地万物无不是由“道”生成来看,“道”又是“无不为的”。“道”是无为与无不为的统一,应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无执无为,则万物各任其能,各适其性,同归于化。“无为”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少数地方,又被说成无事。无为是相对于“有为”而言。老子所谓“有为”指违背人的自然本

5、性(或自然法则)的“妄为”、“强为”而言。老子认为,如果人不依自然本性行事,完全按照人的功利原则去设置行动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盲目行为,那就必然导致人性的异化,产生大量的虚伪、丑恶和荒诞现象。老子所说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干,而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顺其自然的行为。要体验老子所说的道,就必须无欲、无为,无为即可以见道,道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自然规律的理解。既然宇宙的本原是道,而道是自然无为的,那么人也应该遵循道,所以人也应自然无为,以无为的态度和方式处事。可以看出,道家的无为首先是指人自身没有私求,对外界不妄加干预的处世态度;其次是指顺应自然,不加强制的存在

6、状态;再次是指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精神境界。人无私求、不安作、不强制,是顺应自然的状态和过程;而无拘无束的自由则是顺应自然的结果。  2.休养生息和管理者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实现“无为而治” 思想的重要措施。4  实现“无为而治”需两条措施。一是休养生息。“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三章)指执政者治理天下,要使官吏少私寡欲,使人民得到温饱,弱化人民的期望值,增强人民的体魄和自立自强精神,使百姓淡化政治斗争意识,减少贪欲。“无为”不是主张人们不为,而是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用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一切,顺应自然的规律,辅助万物自身

7、的发展,不勉强用人为的力量去干扰它,不背离自然规律去追求个人的目的。另一措施是管理者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子指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八章)强调统治者应当行善有如水的品格,把自己摆在行善的地位,心胸总是保持宽广和宁静,交往总是讲求爱人利物,说话总是讲求诚信可靠,行政总是追求民众安居乐业,做事总是讲究创造实效,行动总是讲究抓紧时机。这种策略恰恰是大智慧,因为一味争强好胜,易心劳神伤,退避三舍,则海阔天空,以柔克刚,则无往而不胜 。二、道法自然    既然“无为”非“不为

8、”,而是循照规律地“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