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

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

ID:8996810

大小:4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4

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_第1页
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_第2页
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_第3页
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_第4页
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奉贤区古华小学朱琴教学目标:1、熟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能背诵古诗。2、初步理解《乡思》《中秋月(之二)》的意思,体会诗意。教学重点:熟读古诗并能背诵。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乡思》《中秋月(之二)》的意思。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任务1、开火车——搜罗你记忆中的经典古诗。(有兴趣有能力的可以简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理由)2、师:的确,唐诗宋词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言简意赅却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其中的两首。(出示诗题《乡思》《中秋月(之二)》并齐读)说明:学习古诗,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而

2、言是习以为常了,因此“求新求变”地开始古诗的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对之前自己识记的古诗来一番好好地复习。这里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距,一般学生只需背诵,而学有余力的还可以说说理由。二、学习古诗《乡思》(一)初读古诗《乡思》,正确流利1、欣赏古诗画面,感受浓情师:悠扬的琴声,唯美的画面,这就是唐朝诗人李觏的诗作《乡思》寥寥几字背后表达的无尽意蕴。2、简介作者:李觏1)读准字音:觏(gou)2)补充文字资料:李觏,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北宋思想家、诗人,世称盱江先生。3、初读古诗1)谁愿意读一读,注意听清每一个字音。(正音:暮mu)2)指名再读,说说你听到了什

3、么。3)自由朗读说明:虽说是五年级,但对一些字的读音和书写依然应该加以重视,必须正音正形,毕竟“先入为主”。(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1、情景渲染再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教师点拨落日:太阳下山的地方;极:尽;暮云遮:傍晚的云彩挡住。3、再读古诗,说说你的理解读完整首诗,联系诗的题目,你是否能说说古诗的大意呢?说明:在大致理解古诗大意的过程中,其实也教会学生如何理解一首古诗的大意,既有学生的“自主性”,又有教师的“引导性”,两者皆有体现。(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1、感悟韵律1)同桌互读,边读边注意停顿2)集体交流停顿,齐读古诗2、感悟诗意1)自由读并思考:作

4、者李觏通过这首五言诗,想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感情?2)指名交流。(板书:思乡之情)3)体会诗人的心情后,再次吟诵(男女声配合)(四)配乐、尝试背诵1)同桌互背2)指名背诵三、学习古诗《中秋月(其二)》(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1、老师吟诵古诗《风》,简介作者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对,他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中秋月(其二)》的作者李峤。李峤,字巨山,唐代诗人。人们把他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2、释题。这是一组诗,古人常常以一个名字写一组诗,于是用其一、其二等加以区别。3、自由朗读。说明:这首诗及作者都是学生较陌生的,所以适当的补充和解释是非常重要的。(二)再读古诗

5、,了解大意1、请学生再读这首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教师点拨圆魄:中秋节的月亮皆:都言:说安:怎么,反问词。3、再读古诗,说说你的理解,教师适时补充。4、小结:的确,正像李桥所说的那样,中秋之夜未必每一个地方都是皓月当空,只是当时交通不发达,无从考证,诗人李峤在诗中所说的在今天看来的确是非常正确和科学的。(学生浏览一组中秋之夜各地的天气情况的画面)(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1、感悟韵律(1)自由朗读,边读边注意停顿(2)交流停顿,齐读古诗2、感悟诗意(1)师范读(2)体会诗人的心情,诗人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展现了诗人敢于质疑的精神,再次自由朗读,体

6、会感悟。3、尝试背诵1)挑战背诵2)开火车背诵说明: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在一般的唐诗中是比较少见的,可以说体现的是作者的一种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因此诗意的理解很有必要。四、大家都来赛1、简述游戏规则:今天我们学的古诗的作者都姓李,那么接下去我们就来个李姓诗人诗作大比拼,以小组为单位。2、小组比赛。说明:这样活泼的复习形式相信能激起学生们再次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五、总结今天我们又撷取了浩瀚古诗海洋中的两颗明珠,相信又带给大家全新的感受,希望大家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读古诗,领略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带给你的震撼和自豪感。关于说课一、教材分析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落日

7、黄昏,百鸟归巢,群鸦返林,远在异乡的游子,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之愁。《乡思》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游子在落日黄昏时所滋生的浓郁乡思。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人们常说落日处是天涯,可“我”望尽天涯,落日可见,故乡却不可见,故乡远在天涯之外。诗的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第三句承上启下,既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渡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故乡为碧山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