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竹斋老画竹二幅

喜见竹斋老画竹二幅

ID:8999214

大小:5.20 M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4

喜见竹斋老画竹二幅_第1页
喜见竹斋老画竹二幅_第2页
喜见竹斋老画竹二幅_第3页
喜见竹斋老画竹二幅_第4页
资源描述:

《喜见竹斋老画竹二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喜見竹齋老畫竹四幅喜見竹齋老畫竹三幅蔡日新對於書畫,我本是外行,但對於書畫作品的欣賞,卻始終保持著一種嚮往的情愫。今年秋末,游方申城,在歸雲居士家裏見到墨竹一幅,且題跋文字佈局於竹葉之間,煞是可愛,當即產生了企望之心。申城返湘,飛鴻致歸雲居士,居士乃垂告竹齋老寓所,由是贈書楊老,並曲達求畫之意。不料素來不輕與人作品的楊老,竟欣然賜以大作二幅,並寄來了他老自家的作品影印件。茲將竹齋老的作品刊登於此參見http://hi.baidu.com/%D3%DE%D3%DE/blog/item/310fcc1665ef1e5bf3de3251.html,http://ca

2、irixin.blog.163.com/blog/static/81569520091015440293/。,與大家分享。(按:竹齋老名楊竹君,原名孝仁,1936年6月生,江蘇揚州人,為梓室門人,大風堂再傳弟子,上海老城廂書畫會會員。)楊竹君畫跋譯文一宋人之竹,院本重鈎勒,結構謹嚴。元人多墨竹,遒勁簡淡,多不盡之意,寓狷介高潔之性于畫中。而明清以墨竹輩出,蓋承先人之遺法,另辟蹊徑。然三百年文人皆以善蘭、竹,而今槩不見,不知何故矣。況乎墨竹畫筆墨遣興,而不受所限,欲寫胸中逸氣耳。此槩為文人畫派也。欲畫竹卓然成家者,非數十年功力不逮矣,故明清以來畫家無不工寫竹者。

3、竹者,畫之基本功也。企愚方家大教時年己丑冬始,竹癡楊竹君並題於申城竹齋按:這篇畫跋雖是寥寥百餘字,卻將中國墨竹畫創作的歷史沿革表述得十分明瞭,完全可以將之視爲中國墨竹畫之簡史。尤其“寫胸中逸氣耳”~4~喜見竹齋老畫竹四幅一語,乃是文人畫作的筆墨精神所在,實在耐人涵詠。今人即便能作得此等畫作,難免能題得楊老之翰墨,即便畫作與題跋書法均佳,也難免能如此精當地概括中國墨竹畫之創作歷史,或即便能通畫史,更無此等精當之文字表述。基於以上數者,某視此畫作為珍寶,將裝裱之後精心收藏。楊竹君畫跋譯文二夫墨竹之道,唯東方藝術有之,非盡藝事一端而已,實存哲理其中,貴在内美也。人喻

4、為君子,或歌其亮節,得清逸雅健之致,歷來畫論言之多矣。要知畫法通書法,蘭、竹如同草、隸然。鄉賢板橋居士以書家寫蘭、竹,有此精論,闡明不解書法難言畫竹。惜當今書畫日漸分道,且與文學時趨脫離,則畫竹之道又何足道耶!企愚方家先生雅正之,己丑初冬竹癡楊竹君並題於申城東郊竹齋四君樓按:此篇跋語僅僅百有餘字,竟道出了中國墨竹畫乃至中國畫的筆墨精神所在。中國畫藝,遠遠超出于技法之上,而是與中國傳統的美學精神息息相通,共同組成了中國美學藝苑之大廈。在畫家筆下雖只是幾片蘭葉或叢竹一莖,而在筆墨之中卻蘊含了作者的人文精神,滲透了作者的審美尚好。因而,越是高明的畫家,越是熔鑄繪畫、

5、書法與文學于一爐,于形似之外求神似,由神似進而求超拔,直至化境。前月曾在金陵烏衣巷徘徊,尋覓當年王、謝的舊跡,亦向當地耆舊請教,然所述王、謝之精神始終不如文獻所載,蓋文化之傳承,早已今不如故也。旹公元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六日長沙企愚居士蔡日新謹識於北郊懷瑜寒居~4~喜見竹齋老畫竹四幅楊竹君畫跋譯文三畫梅圈花最難,難在花不在榦。然徐青籐(明徐渭,字文長)才橫而筆豪,其畫梅有疎放不羈之氣;然仁濟和尚(宋代名僧)畫梅,自謂用心四十年,始得圈花之法,其究心如此,可見元章(元王冕)後者之圈花,諸公不及也。企愚仁兄儒雅清正旹年己丑冬始於申城東郊竹齋四君樓主楊竹君敬寫按:梅花

6、繪畫題材,自趙宋揚無咎《四梅》始,馬麟之《層疊冰綃》、趙孟堅之《歲寒三友》、徽宗之《臘梅山禽》、徐禹功之《雪中梅竹》、無名氏之《紅梅孔雀》《梅竹雙雀》等,皆蓋世珍品。暨有元之王冕出世,尤擅畫梅,其繪梅榦,用筆遒勁,頓挫得宜;其繪花瓣,或用濃淡水墨點染,或用雙線勾勒,或點、圈合用,變化多端,非但所繪梅之形態生動,亦寓自家情懷於畫中。爾後吳鎮諸賢,皆有佳作問世,不一而足。及乎明清,陳錄之《萬玉爭輝》與《煙籠玉樹》、王謙之《卓冠群芳》、劉世儒之《墨梅》、陸復之《梅花》、孫克弘之《梅竹扇面》、羅聘之《梅竹雙清》,皆畫梅之難得精品也。廣陵竹齋老非獨擅長畫竹,於梅花描繪亦

7、頗具心見,尤於圈花技法獨具匠心。取徐青籐之疎放不羈之氣,攝仁濟和尚四十年之用心,妙契元章圈花之心法,自成一家,可喜可賀。由是題數語於竹齋老畫跋之末,以旌先生之畫藝也。時公元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九日,長沙企愚謹識於北郊懷瑜寒居。~4~喜見竹齋老畫竹四幅題楊老所繪蘭花後元宵佳節,獲楊老為小女所繪蘭花並長函,喜甚!憶吾童稚時,見鄭板橋所繪蘭草,題有“深山絕壁見幽蘭,竹影蕭蕭幾片寒;一頂烏紗須早脫,好來高枕臥其間”之詩,則流連而不忍去焉。今得楊老妙筆所繪,則疇昔之惆悵釋然焉。楊老蘭草圖運筆剛柔相濟,斷續顧盼,成一渾然藝術整體。蘭葉、蘭花之勾勒與點綴均是惜墨如金,然逸筆所草

8、數葉蘭草竟有叢蘭之氣韻,妙筆所點兩處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