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山出土文物展览讲解词

城头山出土文物展览讲解词

ID:9002031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4

城头山出土文物展览讲解词_第1页
城头山出土文物展览讲解词_第2页
城头山出土文物展览讲解词_第3页
城头山出土文物展览讲解词_第4页
城头山出土文物展览讲解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头山出土文物展览讲解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头山出土文物展讲解稿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参观“城头山出土文物展”。城头山位于澧县县城西北约12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1979年我县文物工作者在文物调查中首次发现。湖南省著名考古学家何介钧(前省考古所所长)率队在这个地方进行了长达11年的考古挖掘,这座古城址曾先后两度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殊荣。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3月25日视察澧县时,欣然命笔,题写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八个大字。指模型图:这是城头山古城址模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这是一个直径约300米的圆形史前古城,他有着高耸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这是已经挖掘的东门、南门、西南城墙,在城内我们还发掘了居住区

2、、制陶区、墓葬区。这些丰富的遗迹、遗存为我们了解当时人类生活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实物资料,但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研究课题和千古之谜,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些城头山的出土文物来逐渐认识和了解城头山!走到展柜前:城头山究竟有哪些重大发现呢?第一,确定了它是中国目前最早的古城。(标题,城垣问世)“城”对于研究人类文明起源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实证。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字土旁成声,这说明最初的城是由土垒而成。“城”按《说文》解释,又是“盛”的通假字,“盛”10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以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

3、,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由部落社会到阶级社会,经过了古国、方国、王国三个阶段,而要寻找古国、方国最简捷的途径就是要找到夯土城墙。考古工作者在城头山不仅找到了完整的夯土城墙,还找到了大溪文化的壕沟。城头山古城址它先后经过了汤家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一直使用到距今约38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时期才废弃。我们通过城头山西南城墙南壁的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头山四期筑城的堆筑过程。(见版面)介绍陈列物:这些都是大溪文化时期和屈家岭文化时期城头山出土的典型代表器物。(大溪文化时期)

4、石钺:最早它是一种生产工具,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权利的象征。单耳杯:造型优美,杯身轻巧,通体彩绘。(屈家岭文化时期)屈家岭镂空圈足陶豆:大溪文化陶鼎、屈家岭文哈陶簋:最早的饪食器,后演变为一种礼器,成为代表身份等级的象征。比如说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就用九鼎八簋来作为他的随葬器物。二部分讲解词10城头山第二发现之最就是发现和揭露了一座目前时代最早的完整祭坛。指标题:祭祀与墓葬。我们知道,宗教在古代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由部落社会向国家转变过程中,酋邦的首领,或宗教阶层的头他们的权利已经相当集中。要在考古发掘中证明已经出现了这种高踞于民众之上的酋帮首领或

5、者是宗教阶层的头。主要是靠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和大型宗教祭祀活动场所。如宗庙、祭坛。有幸的是在城头山东门内清理出了一座距今约6000—5800年大溪文化早期的祭祀宗教活动的祭坛。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在祭坛的四周分布有40多个圆形、方形的祭祀坑。祭祀坑内出土器物大多遭到人为的破坏和焚烧,这种种因素,使我们能大致得出以下结论:在掩埋过程中毫无疑问地举行过带有浓厚祭祀意味的大型宗教活动,而器物所遭到的破坏和焚烧,正是在祭祀活动中应用了“碎物祭”和“潘燎祭”两种祭法的结果。这座祭坛它生动地反映了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一种包罗万象的,对天地、自然、人世的认识体系。在祭坛和祭祀

6、坑周围,我们还发现了大批的墓葬,这些器物就是从墓葬内清理出的大溪和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陶器(指陈列物)。陶瓮、陶缸(指大型器物和西单体展柜):这是一种葬具,死者一般在他死后,先葬在氏族公墓外,等尸体腐烂后再把尸骨放在陶瓮或陶缸里,然后葬于氏族公墓。我们可想而之,在新石器时代亲手烧制这么大的容器,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余黑陶均出自屈家岭文化时期地层中,虽属随葬品,但工艺精10美。介绍骨架:这是城头山目前所出土的最大一座墓葬,距今约5800年,这具保存完好的男性骨架,他身高1.61米,年龄约30多岁,通过发掘现场,(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陪葬品有30多件精美的磨光红陶

7、,颈部佩带一对精美的玉璜,右手握着一只小鼎,先前已经给大家介绍了,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可见他的身份与其他墓主的区别,他应该是当时城头山的酋帮首领或者是宗教阶层的头。最令人惊讶的是在骨架的左侧发现了一个小孩的头骨,说明当时已经有了杀殉陪葬!我们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他的界定标准就是以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为准绳的,郭沫若先生指出:杀殉是奴隶制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可以证明,早在5800年前的城头山就有了奴隶制的萌芽。它把中国步入文明社会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三部分讲解词这里给大家展示的是城头山的稻作农业。(指向标题)洞庭湖区是稻作农业最主要的发源地。在澧县的彭头

8、山、八十垱等遗址中发现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